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科学文库) - 管理科学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科学文库)
管理科学文库
|
ISBN: | 7-300-03853-0/F.1161 |
条码: | |
作者: |
李常青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29.00
折扣价:¥26.10
折扣:0.90
节省了2.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F116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1-08-29 |
|
内容简介: |
公司永远需要股利政策,但是没有永远的股利政策。几十年来,财务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股利之谜。遗憾的是,迄今既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也没有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股利政策模式。 本书在对股利政策各理论流派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动因、支付形式,股利政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就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制定股利政策提出了决策思路,就政府现阶段应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了具体建议。
|
作者简介: |
李常青,1968年生,安徽省太湖县人。先后在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学习并获得工学学士、经济学(MBA)硕士和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MBA教育中心副教授、副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与公司理财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财政》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含合作)5部。
|
章节目录: |
序余绪缨 引言 第一章 传统股利政策理论的演变及其评价 11 股利政策概念的解释与界定 12 在手之鸟理论 13 MM股利无关理论 14 税差理论 第二章 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演变及其评价 21 追随者理论 22 信号假说 23 代理成本说 24 行为学派 25 股利政策理论的总评价 第三章 股利分配动因研究 3.1 为什么分配股利:从股票的本质说起 3.2 为什么分配股利:企业财务目标114 3.3 为什么分配股利:FG均衡模型117 第四章 股利支付形式的比较研究127 41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127 42股票回购 135 43转增股本 146 44股利再投资计划 148 45配股 148 第五章 我国股利政策信息内涵的实证研究154 51 研究假设155 52 研究方法设计158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167 54 研究结论181 第六章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198 61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198 62 西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203 63 香港、台湾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208 6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0 第七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设计与选择 218 71 股利政策的制订原则 218 72 股利政策的决策内容 219 73 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222 74 股利支付率的确定 226 75 股利分配形式的选择 230 76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决策分析 233 第八章 保护股东权益 规范股利分配行为 238 8.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238 8.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不规范的原因剖析 244 8.3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政策思路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53 附录 关于股利分配的最新法律规定 263 后记 270
|
精彩片段: |
引 言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其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在西方,公司理财在依次经历了以融资理财为主的传统理财阶段和以资金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为主的综合理财阶段后,进人了以估价和股利分配为特征的现代理财阶段。①从此,股利政策的研究成为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可喜局面。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西方有关股利政策的文献可谓不胜枚举,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北美的主要财务期刊如《财务学刊》、《商业杂志》、《财务经济学刊》和《财务与数量分析学刊》等,几乎每一期都有关于股利政策方面的文章。
然而,与当今国外学术界热烈讨论股利政策呈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仍处于相对冷落的状态。经过文献检索和研究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学术界在股份公司股利政策制定方面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大致上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研究目标不明确。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一般的股份公司或上市公司,而没有注意到我国股份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2)研究内容不深人。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介绍西方股利政策的传统理论,而较少涉及股利政策的现代理论,如股利信号理论等。(3)研究方法不够严谨。与其他经济问题研究一样,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都采用定性描述方法,而缺乏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近一两年才有几篇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①理论的贫乏导致了实务混乱。由于没有科学的股利分配理论作指导,使得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没有章法可循,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十分不规范,如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时间随意性较大、股利分配形式繁多、股利政策不稳定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急剧增多,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与股利分配政策有关的财务问题,因此,股份公司迫切需要科学、系统和实用的理论研究成果做指导,以便不断克服当前股利政策制定严重依赖于公司管理当局的经验性行为的弊端。鉴于此,笔者萌发了研究股利政策的兴趣。
股利政策研究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取得大家都能认同的结论,以至于股利政策研究常常让一些财务大师们无所适从。例如,按照MM理论,理论上股利政策与股价无关,但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
(1)股利政策对股价确有影响;“一鸟在手”理论通俗易懂且与实际生活相符,但却经不起理论推敲;(3)有的实证结果认为存在税收效应,但有的实证研究却不支持等。以致著名财务学者布莱克(Black,1976)感慨地说道:“我们越是深人地考究股利政策,越觉得它像一个谜。”②我在确定以股利政策为研究课题后,也常常陷于谜团困境中,所幸的是有恩师余绪缨教授的精心指导,学友们的思想交流。在他们的启发之下,笔者最后确 ①实证分析方面的文章有吴世农、郭力实:《股利政策和股利收益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项实证分析》,载《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管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研究》,1998(6);刘星:《股利决策新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等。
③Fischer Black,“The Dividend Puzzle”,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Winter 1976,pp.5-8定主要从股利信号理论角度人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股利政策研究起源于西方,历经40余年,留下了诸多丰富的材料。然而国内目前尚未有人对此做一系统全面的介绍。“假如我们不能了解前人的想法,不能认识前人文章背后的思想,不能把握他们的思路,不能发掘这些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要迷失在错综复杂的文献里。”①因此,笔者通过对大量西方相关文献的梳理,在总结股利政策理论进展的总体脉络基础上,对股利政策理论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剖析和总结了股利有关论、股利无关论、税收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理论和行为理论等各种流派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演变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实证研究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从中探明西方股利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2.当今社会进人了信息社会,信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证券市场尤其如此,证券价格是市场上各种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股利政策是众多信息中的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公司经营者力图通过股利政策传递他们所掌握的内幕信息,投资者通过分析股利政策中隐含的信息来研究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在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术研究都是围绕着股利信息而展开的。本书第五章借鉴西方股利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在转轨经济体制下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由于股权结构、企业目标、市场环境不同,我国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与西方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明显的差异。书中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能向市场传递一定的信号,但传递的内容与西方完全不同,即:(1)股利政策是一种信号,股利的增加会导致股价的上涨,股利的减少会导致股价的下跌;(2)股利政策的变动与未来盈利水平无关;(3)股利的高低与当年利润水平相关。最后,选取沪深股市144家上市公司在1995—1998年发生的股利增加事件142次,股利减少事件299次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研究法和统计学上的x2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假设一一进行检验,实证结果与上述假设一致。
3.50年来,令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困惑不解的,除了股利到底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外,还有公司为什么要发放股利?影响公司股利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① 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2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公司应采取何种股利形式等。本书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六章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动因、股利支付形式、股利政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
4.导师余先生在论及治学方法时,常借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十六字告诫弟子。对待外国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学通、学透,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集百家之长,融合提炼,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书在对西方股利理论进行梳理后,应用这些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第七章就我国上市公司如何设计、制定和选择股利政策提出了决策思路,在第八章就政府现阶段应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书的主要贡献是:(1)对西方股利政策理论发展所做的综合性评述,为中国今后股利政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性的理论基础;(2)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股利信号内涵所做的实证检验,为政府保护股东权益、规范股利分配行为和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