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约翰生对词典的认识 约翰生对语言变化的态度决定了他编写词典的目的。首先,他意识到语言变化的客观存在,任何词典编写者设想让语言永恒不变将遭人讥笑,因此他把词典编纂目的定位于“记录语言,而不是生造语言(not form but register the language)”(同上:102)。他从大量书面语材料中选取最能说明语词意义和用法的例句,在词典中逐一进行描述。他不认为个人可以成为语言用法的权威,因此在记录语言、描述词义和用法时,他时常对一些名家的用法提出质疑,或予以纠正,他的依据主要是语言的实际用法。 其次,他对语言变化的保守态度决定了他在词典编纂过程中的规定主义倾向。他认为,任何语言生来就有堕落的倾向,就像人终究要死亡一样;既然人的寿命通过细心照料可以适当延长,语言也可以通过努力维持更长一段时间(同上:109)。在他的词典中,读者不时会读到他对语言用法的评判,对错误用法的纠正,这在当时的舆论气候下是很受欢迎的。 一部词典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学术上的成功,还需要商业上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上的成功对词典编纂更重要,因为一部词典的编纂通常需要众多人力、物力和大量时间,这对出版者和编纂者都是一种考验。当六位出版商联合同约翰生签约,并把一笔巨款交给他时,大家对他还充满信任。但是,当约翰生承诺的三年时间已到,而词典还遥遥无期时,对各方都是煎熬。庆幸的是,约翰生最后没有辜负众望,词典获得了很大成功。我们认为,约翰生词典在商业上的成功与他了解各类潜在用户的需要有关。 约翰生知道一部词典成功与否与它收哪些词,怎样解释这些词有关。为满足学术界的需要,约翰生首先学习意大利和法国学院词典的经验。这两部词典都以规范民族语言为己任,所以都从本国优秀作品中挑选语词,特别是体现本民族语言基本内核的常用语词。约翰生注意到法国语言词典为贯彻净化语言的宗旨,最初决定仅收录法语词汇,外来词和科技术语(多数是外来词)都排除在外,但后来放松了这一要求,因为大众希望在词典中查得到难词的解释。约翰生汲取了这一教训,在《计划》中就说明适当收录日常使用的科技术语的必要。对于术语的解释,他也认为应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详见3.1)。 同样,约翰生也吸取了钱伯斯的教训。后者本来希望编纂一部既满足专家,又满足普通大众需要的词典,后来他选择编纂一部百科词典(1728),但最终没有获得大众的认可。约翰生知道普通读者并不需要了解很多百科知识或专业知识,但他们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读懂莎士比亚、密尔顿的作品。约翰生的释义都是从引例中总结出来的词义和用法;另一方面,这些释义实际上是约翰生对文学作品的注释和解读。约翰生词典对培养普通读者的文学兴趣起了重要作用,也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这与当时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的社会现实相吻合。 约翰生的词源解释常常遭受批评,实际上他是想在专家和普通读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力求满足他们的需求。普通读者不太关注词源(为此,戴奇、帕顿的词典没有包含词源信息),但词源与词义,特别是本义关系很密切,细心的读者会希望同时了解词源,而语法学家更希望查到词源知识。约翰生认为已有的词源学著作即可满足一般读者的需求,故他的词源解释常常简单明了,但对于可疑的词源,他常常不厌其烦地列出已有的不同猜测,时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供感兴趣的专家或读者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