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话中国-中国的文化元素 - 古往今来话中国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古往今来话中国-中国的文化元素
古往今来话中国
|
ISBN: | 9787811419597 |
条码: | |
作者: |
王恺 王升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19.00
折扣价:¥18.05
折扣:0.95
节省了0.9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12-01 |
|
内容简介: |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延续到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鳍豚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元素即为其的缩影和高度提炼,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渗透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并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语言汉字文学 一、六书 二、文言文 三、现代汉语(普通话) 四、汉赋 五、格律诗 六、宋词 七、元曲 八、四大名著 九、二十四史 十、六艺 十一、古人年龄的含义 十二、竹林七贤 十三、唐宋八大家 十四、十三经 十五、八股文 第二章 哲学宗教、伦理观念 一、儒家 二、道家 三、周易 四、河图洛书 五、太极 六、法家 七、墨家 八、兵家 九、阴阳家 十、禅宗 十一、三清 十二、五行 十三、八卦 十四、五常 第三章 艺术 一、百戏 二、十二律 三、笛子 四、箫 五、琵琶 六、二胡 七、鼓 八、舞蹈千手观音 九、鼎 十、飞天 十一、篆刻 十二、昆曲 十三、京剧 十四、皮影戏 十五、太极拳 十六、少林功夫 十七、相声 十八、书法 第四章 民俗民风 一、十二生肖 二、对联 三、年画 四、谜语 五、舞龙舞狮 …… 第五章 科学发明 第六章 传统手工艺 第七章 特色服饰和饮食 第八章 特色建筑 第九章 自然人文景观 第十章 特定动植物及其他
|
精彩片段: |
琵琶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在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上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丰富。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迭出部称“枕”中,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两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