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
ISBN:7-5614-7661-1 条码:
作者: 贶宝峰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字数: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4-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中建立了利学企业文化理论、利学企业生态圈理论、利学制度凉亭模型理论、利学执行力五大关卡理论、利学第三种愿意理论。阐述了利学绩效考核方法、利学成本控制方法、利学与企业家、利学人才管理、利学营销应用和利学做事模型、利学制度模型。本书加入了作者多年来咨询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把深奥的理论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展示,便于读者学习和使用。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利学人性观点——管理者不可不知的秘密(上)
第一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提出
第二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核心
第三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杠杆
第四节 利学人性观点的特色

第二章 利学人性观点——管理者不可不知的秘密(下)
第一节 KPI为什么失效
第二节 “屁股”如何决定“脑袋”
第三节 替罪羊与推卸责任
第四节 为什么人会偷懒
第五节 年龄除以二的奥秘
第六节 人为什么会窝里斗
第七节 为什么人会撒谎

第三章 利学行为准则——破解管理难题的金钥匙
第一节 利学行为准则
第二节 朱元璋的人才管理
第三节 恋爱婚姻的密码
第四节 行骗中的利学
第五节 商业竞争与利学

第四章 利学企业文化——有根的企业文化
第一节 传统企业文化简介
第二节 传统企业文化的未解之谜
第三节 利学企业文化的诞生
第四节 利学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第五章 落地如此简单——利学企业文化理论详解
第一节 利学企业文化详解
第二节 利学企业文化解读管理案例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作用
第四节 如何建立利学企业文化

第六章 利学解读制度的奥秘
第一节 制度的两大特性
第二节 做事模型与制度模型
第三节 制度的五大作用
第四节 制度设计与执行的原则
第五节 制度设计与执行中的问题

第七章 利学执行力
第一节 利学执行力五大关卡理论
第二节 利学执行力的起点——做什么
第三节 利学执行力的关键——愿意做
第四节 利学执行力的难点——如何做
第五节 利学执行力的用人——会做
第六节 利学执行力的维护——过程管理

第八章 利学绩效考核
第一节 哪个阶层不负责任
第二节 利学如何让人负责任
第三节 利学绩效考核的原则
第四节 如何推行利学绩效考核

第九章 利学成本控制
第一节 利学成本控制的核心
第二节 模版:某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
第三节 利学成本控制法
第四节 利学成本控制法的应用
第五节 成本控制失败的原因

第十章 利学与企业家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利学解读
第二节 企业家误区之厚德载物
第三节 企业家误区之执行力决定成败
第四节 企业家误区之细节决定成败

第十一章 利学人才管理
第一节 什么是利学人才
第二节 人才面试和人才试用中的利学
第三节 人才培训与人才使用中的利学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我们拿犯罪分子触犯法律抢劫银行做例子。抢劫银行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技术活,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不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失败了还会被抓、被判刑。遵纪守法的绝大多数人判断其是“弊大于利”的犯罪行为,从“趋利避害”的角度出发,得出不能抢劫银行的答案。当然,也可能有极个别的犯罪分子利令智昏,判断结果正好相反,认为“利大于弊”,才会去实施犯罪。因为他们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抢劫银行不一定会被抓住。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当事人还不起高利贷,为了逃避追杀去抢银行,并且故意被警察抓住,去监狱避上两年风头。他们同样是在“趋利避害”这个人性下做出的选择。
  为什么捐款?企业家做好事、做慈善的行为,一样是“趋利避害”这个人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因为在捐出善款的同时宣传了公司的品牌,能够为他的公司带来很多商机,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汶川地震,生产王老吉(现改名为加多宝)的公司通过亿元捐款一举成名,客观上给企业带来滚滚利润和美誉。因为捐款数目的多少会影响到荣誉、威望、业绩,很多实名制捐款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投资行为。
  匿名捐款一样是“趋利避害”的体现,因为捐款人可能受到某种思想或者宗教的影响,比如“好心得好报”“子孙继承太多的遗产,可能会祸害子孙”等。这时其捐款的动机仍是“趋利避害”,希望自己得到好报,或者子孙得到好报。
  还有一些人捐款是出于好心,这种行为依然是“趋利避害”的。因为捐款人会从中得到满足和幸福感,就像我们遇到乞丐会掏出一元钱那样。
  马克思曾经直言不讳的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178页)。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不管是拼命工作的老板、兢兢业业的员工、上进的公务员、起早贪黑的小贩、操劳的家庭主妇、为应付考试通宵达旦做准备的学生,哪一个人做得事情不是“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呢?人们学习、恋爱、婚姻、工作、生活等各种行为,人们做的哪一次选择不是“趋利避害”呢?人性是“趋利避害”的,“趋利避害”的依据是法律、道德、习俗、制度、风气,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总是尽力争取,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总是尽力回避,尤其是在利益攸关时。
  正是因为人类的这种特征,才有可能让优秀者生存下来,劣势者被淘汰,也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所说的。在企业管理中,不会应用“趋利避害”这个人性核心,注定是要吃大亏的。
  翻开中国历史,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各国打了几百年的仗。每次战争,交战双方都会找出种种理由,毫无例外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一句“春秋无义战”,给出了全面恰当的概括。根据利学人性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战争都是征战各方在其人性引导下所做出的“趋利避害”选择,与“正义”“非正义”无关。
  “趋利避害”利学人性核心的应用——“三家灭智”春秋末年的晋国,卿大夫家族的势力己经凌驾于公室之上,其中以智氏最为强大。
  智襄子仗着智氏强大,向韩康子提出割地的要求,韩康子不肯,但家臣段规说:“智襄子不仅生性贪婪,而且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他一定会攻打我们。不如答应他的要求,让他觉得获得土地很容易,再加上他为人骄奢贪婪,必定转而又向其他人勒索土地。如果其他人不给,他一定会起兵讨伐,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免祸,到时候还能从中取利。”韩康子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使臣去见智襄子,忍痛将一块有一万户人家的土地割让给他。
  贪心的智襄子果然不满足,以为仗着势力强大就可以为所欲为,竟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不愿平白无故把土地送人,召集家臣商议对策。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