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第二版) - 2001考研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第二版) 2001考研
ISBN:7-300-03827-1/D.560 条码:
作者: 曾宪义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2-3 开本:16
定价: ¥105.00  折扣价:¥94.50
折扣:0.90 节省了10.5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D0560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2-06-20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编 综合课
第一部分 法理学
第一章 法的特征
第一节 法、法律的词义
第二节 法的形式特征
第三节 法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法律历史
第一节 法律历史概说
第二节 法律历史的规律
第三节 法律的历史传统
第三章 法律作用
第一节 法律作用释义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法的局限
第四章 法律制定
第一节 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法律制定的程序
第四节 法律效力
第五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律原则
第二节 法律概念
第三节 法律规范
第六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结构
第二节 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与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部门法结构
第四节 法的分类
第七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法律事实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行为
第二节 法律责任
第三节 法律制裁
第九章 司法原理
第一节 司法权的性质
第二节 司法的特征
第三节 司法体制
第十章 法律职业
第一节 法律职业及其形成标志
第二节 法律职业主体
第三节 法律职业伦理
第十一章 法律思维
第一节 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
第二节 法律渊源的识别
第三节 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
第十二章 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与法治国家的释义
第二节 法治观念
第三节 法治原则
第四节 法治条件
第二部分 宪法学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及其分类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宪法规范
第五节 宪法与宪政
第六节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第二章 我国国家制度概要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选举制度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第二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章 我国中央国家机关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四节 国务院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导论 中国法制发展史概述
第一章 奴隶制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制指导思想
第三节 立法活动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
第五节 民事法律制度
第六节 司法制度
第二章 封建制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法制指导思想
第二节 立法活动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三章 封建制中期(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 法制指导思想
第二节 立法活动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四章 封建制后期(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 法制指导思想
第二节 立法活动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第五节 司法诉讼制度
第五章 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清末“预备立宪”
第二节 清末修律
第三节 清末司法机关的变化与领事裁判制度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第五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刑法
第六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
 第七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其他立法及“六法全书”
 第八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第二节 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 土地立法
第四节 婚姻继承立法
第五节 刑事立法
第六节 司法制度
第二编 民法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民法的本质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民法的调整原则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节 公民的概念和本质
第二节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第三节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四节 监护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七节 个人合伙
第四章 法人制度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节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四节 联营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第五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节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第六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代理的适用范围和种类
第三节 代理权及其行使
第四节 无权代理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种类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第四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五节 期间
第八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第三节 物权的民法保护
第九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和限制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第十章 他物权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节 抵押权
第四节 质权
第五节 留置权
第十一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按份共有
第三节 共同共有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第十三章 债权概述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第三节 不当得利
第四节 无因管理
第十四章 合同法总论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六节 合同的担保
第十五章 合同法分论
第一节 转移财产权的合同
第二节 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的合同
第三节 提供劳务的合同
第四节 技术合同
第十六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人格权
第三节 身份权
第十七章 知识产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著作权
第三节 专利权
第四节 商标权
第十八章 继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法定继承
第三节 遗嘱继承
第四节 遗产的处理
第十九章 民事责任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第四节 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第三编 刑法学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法的属性和特征
第三节 刑法的任务
第四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六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犯罪概念的意义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犯罪客体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第四节 犯罪主体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的概念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第三节 处断的一罪
第七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一节 正当防卫
第二节 紧急避险
第八章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
第九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第十章 量刑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量刑的情节
第三节 量刑制度
第十一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第二节 减刑
第三节 假释
第十二章 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第二节 时效
第三节 赦免
第十三章 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刑法各论的体系
第三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
第十四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十六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十八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二十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一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二十一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二十二章 渎职罪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第二十三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