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 - 21世纪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 21世纪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
ISBN:978-7-81114-908-1 条码:
作者: 陈雁 郑小明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4 开本:16开
定价: ¥31.00  折扣价:¥31.00
折扣:1.00 节省了0元
字数: 336千字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28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8-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修养三大部分,共14章。教材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课堂教学实际,在内容上采用了最新的资料,在形式上采取读者易于掌握的形式,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既便于教师上课,也便于学生自学,有较强的针对性。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1章 适应大学生活 确立新的目标 1
1.1 适应人生新阶段 1
1.1.1 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之变 1
1.1.2 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大学之道 3
1.2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5
1.2.1 当今时代的特征 6
1.2.2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7
1.2.3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8
1.3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
1.3.1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0
1.3.2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1
1.3.3 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
1.4 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5
1.4.1 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课的意义 15
1.4.2 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课的方法 17
◆学习与思考◆ 18
思想修养篇
第2章 科学认识人生 创造人生价值 19
2.1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19
2.1.1 人生观的含义及特点 19
2.1.2 人生观与世界观 21
2.1.3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1
2.2 进取的人生态度 25
2.2.1 人生态度概述 25
2.2.2 大学生应具备的人生态度 26
2.2.3 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27
2.3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8
2.3.1 人生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29
2.3.2 人生价值的评价 30
2.3.3 在履行责任中实现人生价值 32
◆学习与思考◆ 36
第3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 37
3.1 人生理想 37
3.1.1 理想的含义及特征 37
3.1.2 理想的形成及作用 39
3.1.3 理想的类型 40
3.2 科学信念 41
3.2.1 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41
3.2.2 信念的作用 43
3.3 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43
3.3.1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3
3.3.2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46
3.4 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实现 47
3.4.1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7
3.4.2 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48
3.4.3 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实现理想 49
3.4.4 对几种错误的理想观的批判 51
◆学习与思考◆ 53
第4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54
4.1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54
4.1.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54
4.1.2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56
4.2 弘扬民族精神 58
4.2.1 民族精神的含义 58
4.2.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59
4.2.3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0
4.3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61
4.3.1 弘扬时代精神 61
4.3.2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63
4.3.3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 65
4.4 做忠诚的爱国者 68
4.4.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68
4.4.2 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富强 69
4.4.3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71
◆学习与思考◆ 71
道德修养篇
第5章 认识道德本质 提高道德素质 72
5.1 道德概述 72
5.1.1 道德的含义及本质 72
5.1.2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73
5.1.3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74
5.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76
5.2.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76
5.2.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77
5.2.3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79
5.3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81
5.3.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81
5.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82
5.3.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84
5.4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87
5.4.1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87
5.4.2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89
5.4.3 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90
◆学习与思考◆ 91
第6章 加强道德修养 遵守道德规范 93
6.1 社会公德 93
6.1.1 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 93
6.1.2 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 94
6.1.3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96
6.1.4 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规范 97
6.2 职业道德 99
6.2.1 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99
6.2.2 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 101
6.2.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03
6.3 恋爱、婚姻、家庭道德 104
6.3.1 爱情与恋爱 104
6.3.2 婚姻和家庭美德 107
6.3.3 婚姻家庭道德建设的社会意义 109
◆学习与思考◆ 110
第7章 锤炼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品德 111
7.1 道德品质的基本含义 111
7.1.1 道德品质 111
7.1.2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13
7.1.3 良好道德品质养成对成才的意义 115
7.2 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 116
7.2.1 公正无私,忠诚守信 116
7.2.2 勤劳节俭,仁爱互助 117
7.2.3 敬业好学,勇敢进取 118
7.2.4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 119
7.2.5 谦虚谨慎,律己宽人 120
7.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21
7.3.1 加强道德素质的训练 121
7.3.2 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方法 122
◆学习与思考◆ 125
法律素质修养篇
第8章 增强法律意识 建设法治国家 126
8.1 法律概述 126
8.1.1 法律的一般含义 126
8.1.2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127
8.1.3 法律的作用 129
8.1.4 法律的产生、发展和类型 129
8.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30
8.2.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30
8.2.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32
8.2.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33
8.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5
8.3.1 法治与依法治国 135
8.3.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6
8.3.3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37
8.4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40
8.4.1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140
8.4.2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41
8.4.3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43
◆学习与思考◆ 145
第9章 加强守宪修养 维护根本大法 146
9.1 宪法概述 146
9.1.1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146
9.1.2 宪法的基本原则 147
9.2 我国的国家制度 149
9.2.1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49
9.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9
9.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51
9.2.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1
9.2.5 基本经济制度 152
9.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53
9.3.1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53
9.3.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55
9.3.3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57
9.4 我国的国家机构 158
9.4.1 国家机构概述 158
9.4.2 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159
◆学习与思考◆ 162
第10章 完善行政法制 推进公正执法 163
10.1 行政法概述 163
10.1.1 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63
10.1.2 行政法的渊源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64
10.2 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 165
10.2.1 国家行政机关 165
10.2.2 国家公务员 166
10.3 行政行为和行政法制监督 167
10.3.1 行政行为 167
10.3.2 行政法制监督 170
10.4 主要行政管理法律制度 172
10.4.1 教育法律制度 172
10.4.2 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民政法律制度 174
10.4.3 关于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 180
◆学习与思考◆ 182
第11章 调整市场行为 健全经济法制 183
11.1 经济法律制度概述 183
11.1.1 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183
11.1.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84
11.1.3 经济法律关系 184
11.2 市场秩序法律 185
11.2.1 反不正当竞争法 185
11.2.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86
11.3 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 187
11.3.1 税收法律制度 187
11.3.2 金融法律制度 188
11.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 190
11.4.1 劳动法 190
11.4.2 社会保障法 196
◆学习与思考◆ 198
第12章 规范民事行为 保障民事权利 199
12.1 民法概述 199
12.1.1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99
12.1.2 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200
12.1.3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201
12.2 民事权利 203
12.2.1 财产所有权 203
12.2.2 债权 204
12.2.3 人身权 205
12.2.4 知识产权 206
12.3 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 209
12.3.1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209
12.3.2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209
12.3.3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209
12.3.4 诉讼时效 210
12.4 合同法 210
12.4.1 合同及合同法的概念 210
12.4.2 合同的订立 211
12.4.3 合同的效力 211
12.4.4 合同的履行 212
12.4.5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213
12.4.6 合同的终止 213
12.4.7 合同纠纷的处理 213
12.5 婚姻法 214
12.5.1 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14
12.5.2 结婚 215
12.5.3 家庭关系 217
12.5.4 离婚 219
◆学习与思考◆ 220
第13章 制裁犯罪行为 确保社会安定 221
13.1 刑法概述 221
13.1.1 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221
13.1.2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222
13.1.3 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222
13.2 犯罪 224
13.2.1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24
13.2.2 犯罪构成 225
13.2.3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226
13.2.4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228
13.2.5 共同犯罪 229
13.2.6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 230
13.3 刑罚 231
13.3.1 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231
13.3.2 我国刑罚的种类 231
13.3.3 我国刑罚的具体运用 233
◆学习与思考◆ 236
第14章 遵循诉讼规范 正确维护权益 237
14.1 诉讼法概述 237
14.1.1 诉讼与诉讼法 237
14.1.2 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38
14.1.3 诉讼证据及举证责任 239
14.2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240
14.2.1 民事诉讼法概述 240
14.2.2 民事诉讼中的管辖 241
14.2.3 民事诉讼参加人 242
14.2.4 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244
14.2.5 民事诉讼程序 244
14.3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248
14.3.1 行政诉讼法概述 248
14.3.2 行政诉讼程序 250
14.4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252
14.4.1 刑事诉讼法概述 252
14.4.2 刑事诉讼程序 253
◆学习与思考◆ 257
参考文献 259
后 记 261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