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传统植物染料现代研发与生态纺织技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传统植物染料现代研发与生态纺织技术
ISBN:9787566907271 条码:
作者: 周启澄、王璐、张斌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9.00  折扣价:¥53.10
折扣:0.90 节省了5.9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5-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回顾了植物染料的历史贡献,阐述了植物染料复兴的必然趋势,系统总结了近十余年我国传统植物染料现代开发的科技成果,以生态技术和生态产品为研发思路,按照生态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从染料植物生产、植物染料制备、植物染料染色应用、功能植物染料制品开发、生态纺织制品评价、植物染料艺术化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本专著还列举了我国传统植物染料在纺织服用产品、家庭装饰、艺术作品等方面实践的大量案例,作为植物染料现代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生动实例。

本书可供纺织、服装、艺术、生物、化工等领域的科研人员阅读,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企业的管理、技术和营销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周启澄,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东华大学(及前身)毛纺教研室副主任、纺织系副主任、纺织研究所所长。“变换齿轮选配优化”项目在B583型细纱机推广,2005年指导团队与企业联合完成863项目“植物染色生态毛织品开发”。共发表中/英/俄文科技论文106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曾主持《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和《中国近代纺织史》统稿,分获1998年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部级图书一等奖,本人获1998年部级突出贡献奖。先后出版著作(含合著)20种,28卷/册,其中主编《纺织染概说》1990年获部级科普作品奖,独著《话说毛纺织》1996年获全国科普作品二等奖。1978年获上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毛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年完成了“863”(天然染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纺织品开发与羊毛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企业委托等40余项国内外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主/参编《生物医用纺织品》《纺织染概论》《生态纺织的构建与评价》《功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等著作6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获国家、省部级教育奖3项。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多次。

张斌,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东华大学,同年留校任教,从事纺织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聚物材料改性与处理、生态和功能纺织品等。先后研究的科研项目有10余项,其中2项为“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授权5项。制定了纺织行业标准FZ/T 15001—2008《纺织常用变性淀粉浆料》,编写了《纺织工程化学》和《功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2本著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章节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色彩与染料/1

1.1 色的文化——感受色彩/1

1.1.1 引言——色彩是万物的首要特征/1

1.1.2 好的色彩应与“健美”为伍/3

1.1.3 通过色彩表述美丽/5

1.2 色的科学——认识色彩/7

1.2.1 色彩从哪里来?/7

1.2.2 世界为什么是多彩的?/8

1.2.3 物质靠什么来发色?/12

1.3 色的技术——应用色彩/12

1.3.1 色的数字化/12

1.3.2 人类怎样改变物体的色彩?/15

1.4 本章小结/20

第2章 植物染料的纵与横/22

2.1植物染料的应用简史/22

2.2 植物染料的发展历史/23

2.3 染料的发展现状/24

2.3.1 世界染料行业的现状/24

2.3.2 我国染料行业的现状/24

2.4 植物染料行业的市场现状与目标市场/25

2.4.1 植物染料行业的市场现状/25

2.4.2 植物染料行业的目标市场/26

2.5 中国植物染料的种类/26

2.5.1按色系分类/27

2.5.2 按应用特点分类/28

2.5.3 类比合成染料法分类/29

2.5.4 根据生活用途分类/29

2.6 植物染料的应用展望/29

第3章 植物染料的“生长与制备”/31

3.1 染料植物与植物染料/31

3.1.1 染料植物/31

3.1.2 植物染料/35

3.2 植物染料的提取/35

3.2.1 植物染料提取理论概述/36

3.2.2 水浴提取法/40

3.2.3 溶剂提取法/45

3.2.4 粉碎取汁提取法/46

3.2.5 高效提取法——超声波法 /47

3.3 植物染料的精制/52

3.3.1 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技术/52

3.3.2 基于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的天然槐米染料/54

3.3.3 精制与非精制槐米和苏木染料对羊毛织物染色效果比较/58

3.3.4 膜分离纯化技术/59

3.3.5 PVDF微滤膜对儿茶溶液的纯化/61

3.4 植物染料的浓缩与干燥/62

3.4.1 浓缩技术/62

3.4.2 干燥技术/63

3.4.3 浓缩实例/64

3.4.4 干燥实例/64

3.5植物染料的稳定性/65

3.5.1苏木染液的稳定性/65

3.5.2槐花染液的稳定性/66

3.6植物染料数据库的建立/67

第4章 植物染料的染色/73

4.1 中国古代的植物染料染色技术/73

4.1.1 各类植物染料的应用/73

4.1.2 植物染料染色工艺的发展/75

4.2 植物染料的染色原理/76

4.2.1 以靛蓝类植物为代表的还原染色法/76

4.2.2 直接染色法/76

4.2.3 媒染法染色/76

4.3 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76

4.4 染色性能的测试/77

4.4.1上染率的测定/77

4.4.2 颜色(表面)深度的测定/78

4.4.3 颜色特征值的测定/78

4.4.4 色牢度的测定/78

4.5 植物染料的染色性能/79

4.5.1 荆芥对毛织物的染色性能/79

4.5.2 槐米对毛织物的染色性能/85

4.5.3 红藤对毛织物的染色性能/88

4.5.4 茜草对毛织物的染色性能/92

4.5.5 青黛染料对毛织物的双氧水氧化染色方法/102

4.5.6 植物染料的复合染色/106

4.6 生物酶制剂在植物染料染色中的应用/109

4.6.1 亲水性植物染料/109

4.6.2 疏水性植物染料/110

4.7 提高植物染料色牢度的一些方法/111

4.7.1 利用稀土助剂提高染色牢度/111

4.7.2 利用209助剂提高染色牢度/112

第5章 功能植物染料的特征与应用/117

5.1 植物源防蛀剂/117

5.1.1 羊毛防蛀整理的现状/117

5.1.2 植物源防蛀剂的研究现状/118

5.1.3 植物源防蛀剂KCCT的制备/119

5.1.4 植物源防蛀剂KCCT的染整方法/119

5.1.5 植物源防蛀剂KCCT的染整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119

5.1.6 植物源防蛀剂KCCT上染速率曲线/122

5.1.7 植物源防蛀剂KCCT染色工艺优化/122

5.1.8 植物源防蛀剂KCCT对毛织物的防蛀性能/124

5.2 植物源抗菌剂/126

5.2.1 抗菌性植物染料/126

5.2.2 植物源抗菌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现状/127

5.2.3 植物源抗菌剂的制备方法/128

5.2.4 植物源抗菌剂的染整方法/128

5.2.5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129

5.2.6 植物源抗菌剂对毛织物的抗菌性和染色性能/131

5.3 植物源防紫外线整理剂/134

5.3.1 紫外线概述/135

5.3.2 织物的抗紫外线机理/135

5.3.3 植物染料的抗紫外线机理/135

5.3.4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价/136

5.3.5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价标准/136

5.3.6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137

5.3.7 植物源防紫外线整理剂的制备/137

5.3.8 HHCT在羊毛织物上的应用/137

5.4 植物源功能整合剂/144

5.4.1 植物源防蛀和抗菌功能整合剂/144

5.4.2 植物源防蛀和抗紫外线功能整合剂/151

5.4.3 植物源防蛀、抗紫外线和抗菌功能整合剂/153

第6章 植物染料的染色牢度与生态纺织品标准/158

6.1 染色牢度的评价方法/158

6.1.1 染色牢度类别和检测标准/158

6.1.2 面向羊毛产品的染色牢度标准/163

6.2 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164

6.2.1 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65

6.2.2 Blue Angel生态纺织品标准/167

6.2.3 Intertek生态纺织品标准/168

6.2.4 GB/T 18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170

6.2.5植物染料毛织品的生态纺织品认证/172

6.3 本章小结/172

第7章 植物染料的“技+艺”作品荟萃/173

7.1 植物染料的印染工艺技法/173

7.1.1 扎染/173

7.1.2 蜡染/177

7.1.3 夹染/179

7.1.4 蓝印花布/182

7.2 植物染料作品艺术特色/184

7.2.1 古代作品/184

7.2.2 近现代艺术作品/189

7.3 本章小结/199

第8章 中国传统植物染料的未来畅想曲/200

8.1 不足与困难/200

8.1.1 色牢度不够/200

8.1.2 重现性差/200

8.1.3 设备针对性不足/200

8.1.4 国家标准缺位/201

8.1.5 与艺术结合余地大/201

8.1.6 多功能产品只才起步/201

8.1.7 缺针对性营销措施/201

8.1.8 需要学科交叉/201

8.2 对策与展望/201

8.2.1 加强与农业学科合作/201

8.2.2 制定专门的国家技术标准/202

8.2.3 加强与生物学科的合作/202

8.2.4 加强与机械学科的合作/202

8.2.5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202

8.2.6 扶植产学研联合体/202

8.2.7 引导传统纺织企业走生态化之路/202

8.2.8 培育染料植物生产基地/202

8.3 结束语——对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做出贡献/202

附录/204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