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沿海地区水循环与洪涝灾害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淮河沿海地区水循环与洪涝灾害
|
ISBN: | 7-5641-5941-2 |
条码: | |
作者: |
叶正伟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2.00
折扣价:¥30.40
折扣:0.95
节省了1.6元
|
字数: |
175千字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5-10-01 |
|
内容简介: |
变化环境下水循环变异的洪涝影响是水文气象领域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热点。 本书以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的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GIS技术、时间序列检验、等级分析、小波分析和大气环流场分析等方法,围绕水循环过程、要素变异及洪涝成灾机制链分析等关键问题,从检测分析、响应过程、影响因子、驱动机制四个层面,分析了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探讨了洪涝的响应特征,阐明了水循环变异的大气环流配置形势,揭示了洪涝灾害成灾机制。 本书可供地理、水文、气象、灾害、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师生应用和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2 1.1.1研究背景3 1.1.2研究意义5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6 1.2.1水循环研究进展6 1.2.1.1流域水循环变异研究7 1.2.1.2洪涝灾害研究12第二章淮河下游典型平原水网地区概况15 2.1里下河腹部平原水网地区概况16 2.1.1地理位置16 2.1.2地质地貌17 2.1.3气候气象18 2.1.4水文18 2.1.5土壤与植被19 2.1.6经济社会概况19第三章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20 3.1年降水量变化20 3.2汛期降水量变化23 3.3时段降水量变化25 3.3.1时段降水量特征26 3.3.2降水集中期与集中度29 3.3.3降水强度变化特征31 3.3.4梅雨降水量变化34 3.3.5暴雨日数变化35 3.4降水洪涝等级37 3.5汛期降水的丰、平、枯年分析39 3.6本章小结42第四章洪涝水位对降水的响应规律44 4.1特征水位变化44 4.1.1最高水位变化45 4.1.2超警戒水位变化49 4.1.3等级水位日数变化52 4.2典型丰水年水位变化55 4.3降水量—水位关系57 4.3.1面降水量与水位57 4.3.2时段降水量与水位64 4.3.3梅雨与水位65 4.3.4降水频率与水位66 4.3.5次暴雨与水位68 4.3.6汛期降水与超警戒水位71 4.4本章小结72第五章季风影响下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74 5.1季风系统影响74 5.1.1东亚夏季风与汛期降水75 5.1.1.1东亚季风指数选择75 5.1.1.2 LiEASMI与汛期降水关系76 5.1.1.3 LiEASMI与汛期降水小波分析77 5.1.2环流指数与汛期降水80 5.1.2.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80 5.1.2.2亚洲经纬向环流85 5.1.2.3亚洲区极涡88 5.2ENSO遥相关影响90 5.2.1El Nio91 5.2.2La Nina94 5.3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配置95 5.3.1典型丰水年96 5.3.2弱季风强降水年99 5.3.3强季风强降水年101 5.3.4El Nio事件降水正距平翌年103 5.3.5La Nina事件降水正距平翌年104 5.3.6降水异常的主导大气环流106 5.4本章小结106第六章基于水循环变异的洪涝成灾机制109 6.1自然因素的影响109 6.1.1降水因子109 6.1.2 “锅底洼”地形111 6.1.3河网水系格局113 6.2人类活动的影响114 6.2.1河道淤积114 6.2.2湖荡萎缩115 6.2.3城镇化水文效应117 6.3洪涝成灾机制的综合分析118 6.4本章小结122参考文献124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