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公共政策学
|
ISBN: | 978-7-5621-7038-9 |
条码: | |
作者: |
陈跃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0.00
折扣价:¥28.50
折扣:0.95
节省了1.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共十章,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政策的基础知识,这部分介绍了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功能及理论基础,阐释了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别与选择、公共政策问题的识别与分析等;二是公共政策的过程,这部分详细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的过程;三是公共政策实务,本部分落脚到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上,主要介绍中国的公共政策,包括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践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书的特色在于内容资料新、体例新,体系严密,逻辑明晰,并系统地反映了国内外公共政策学前沿的研究及动态。各章之前设计了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图,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将该章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行文中,插入了较为丰富的时事材料与生动案例,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去分析和判断案例中涉及的政策;章后设置有思考题和材料分析,能加强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宜教宜学。
|
作者简介: |
陈跃,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教学。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社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编专著、教材8部。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导论..............................................01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02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功能和特征........................07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学习的意义和方法............15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理和模型..........................23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价值..............................32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37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46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47
第二节 公共政策客体......................................52
第三节 公共政策体系......................................55
第四节 公共政策环境......................................59
第四章 公共政策工具......................................63
第一节 公共政策工具概述..................................64
第二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别................................70
第三节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评价..........................79
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86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识别................................87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93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99
第六章 公共政策制定.....................................109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规划...................................110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决策...................................117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121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126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131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132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139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46
第八章 公共政策评估.....................................153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概述.................................155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影响因素...........................162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168
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172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73
第二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和方式.........................180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周期.............................187
第十章 中国公共政策....................................195
第一节 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196
第二节 中国公共政策的实践...............................206
第三节 中国公共政策的未来走向...........................216
参考文献................................................220
后记....................................................222
|
精彩片段: |
材料1:《惊爆十三天》的解析 《惊爆十三天》是一部以美苏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1962年10月,华盛顿的美国情报官员在进行情报资料分析时,发现自己的老对手苏联正在古巴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而这些导弹的射程范围覆盖了美国许多重大的城市。消息传出,当时引起一系列的恐慌,这场危机最终以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他的决策团队及时有效地应对而被化解。这场危机涵盖了公共政策研究的所有核心要素,从问题认定到方案抉择,再到执行博弈,其中尤其是对政策主体决策的挑战,更彰显了人类无穷的智慧。从公共政策系统视角出发,以事件的发展为脉络,在危机中各种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及其决策团队在得知古巴核弹危机的相关情报后,面对再次竞选、核战威胁等多重压力,确定以和平解决为理念,冷静沉着对待,巧妙整合与平衡各种利益,在关键时候力排众议,发挥决断能力,充分展示了最高决策者的责任意识与权威优势;各种思想库和咨询机构积极参与,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而为总统提出了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代表国家意志并以保卫国家安全为己任的军方,还有代表军火商及各类大财阀利益的鹰派人物,他们力推武力解除危机,态度强硬,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强势的制约能力;民众对和平与稳定的诉求通过媒体给了政府强烈的压力,同时政府又利用国际媒体引导舆论给苏联施加压力,以取得自己在联合国决议中决定性胜利。 思考:公共政策系统中究竟包含哪些公共政策主体?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什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系统的第一个核心要素是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的组成及其结构主要受制于国家的权力配置、社会的民主程度和公民的开化状态。根据各类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权力地位和功能作用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实际掌握法定权力起主导作用的决断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第二类是具有博弈实力发挥压力作用的参议主体,主要包括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第三类是拥有名义法定权力起监督作用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公民、大众传媒。 一、决断主体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基本职能是把那些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形态。立法是立法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策环境下,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不尽相同。在西方,立法机关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它们通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比如,在美国,有关税收、人权等方面的政策一般都由国会制定,但在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方面,总统比国会拥有更大的权力。在我国议行合一体制中,立法机关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是我国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在政策系统中处于很高的法律地位,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即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行为主体,在西方多指国家元首领导下的政府首脑和各级行政人员组成的行政机构,在中国主要包括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力,在当代行政权力扩张,出现了“行政国家”或“以行政为中心”的趋势,行政部门不仅对立法机关的决策能够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它还是立法建议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它本身也制定政策。就美国而言,总统在立法层面的权威已经被确定,委员会制也导致了国会领导的分散。有专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换中的国家,公务员在政策制定的咨询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更为关键,因为这些国家更需要专家的意见,也更需要一个忠诚的官僚体制。在我国,行政机关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对大政方针以外的政策具有很大的决定权,甚至还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高度依赖行政部门的不良倾向。 3.司法机关 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司法机关,也是政府主体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在传统上,一般认为司法机关只是一个检查、判案的机构,相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司法权所起的作用相对有限。但是在美国,法院可以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不仅规定了政府不能做什么,而且规定了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符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的重要主体,也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