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
ISBN:7-5641-6413-3 条码:
作者: 袁勇贵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0.00  折扣价:¥28.50
折扣:0.95 节省了1.5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6-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病因,也是导致成年人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并且严重影响了卒中幸存者的躯体及心理健康。在美国,每年的卒中花费估计在43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花费是由于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PSD患者与未发生抑郁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其功能恢复更差,并且在卒中后的前10年内死亡率是未抑郁患者的3.4倍。因此,PSD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已引起临床神经精神科医师的高度重视。但到目前为止PSD仍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指南。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有必要总结提炼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和汲取同行专家的意见拟定可借鉴的指南,以使与PSD相关的临床证据能更快地转化到我国PSD的防治工作中去。本指南是以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所产生的临床证据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为依据拟定。在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生命健康科技)专项基金(BL2012025)的资助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广济医院、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高淳区人民医院、南京市江宁医院和南京瑞海博康复医院等机构,自2012年9月开始实施“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规范性诊治策略研究”项目。截至2015年11月,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临床资料收集、心理学评估717例,其中卒中后抑郁患者268例,卒中非抑郁患者449例;并对入组患者进行按时定期随访。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完成的事项有:① 建立了明确的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② 拟定了针对中国汉族人群的卒中后抑郁障碍评估量表,并继续在临床中验证其有效性;③ 建立了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④ 初步建立了疗效预测模型。此外,我们还对采集到的且匹配良好的PSD患者和卒中非抑郁患者的血清和全血样本,进行蛋白、mRNA和基因多态性检测;对P11tPA相关通路及神经营养因子包括BDNF,VEGF,IGF1等15个因子进行蛋白和mRNA检测,对3.5M目的区域基因(包括和卒中后抑郁以及抑郁症密切相关的单胺系统、谷氨酸系统、神经营养因子系统等基因位点)的GWAS阳性区域和相关通路的候选基因进行二代测序研究,寻找可能的低频或者高频的致病和相关SNV(包括SNP和突变)位点,拟建立中国PSD的基因数据库,为PSD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这些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将成为PSD诊疗指南临床证据的重要补充。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心理精神科医师、康复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在预防和治疗PSD的工作中,提供可操作的防治方法。本指南只是防治指导意见,并不是PSD治疗的唯一准则。在实际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和所属社会文化背景纳入考虑,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治疗结局。PSD的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自杀率高、死亡率高,临床医生需要提高PSD的识别率、治疗率和改善其预后。希望本指南能对我国PSD的防治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大家的宝贵意见。由于时间仓促,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卒中后抑郁障碍总论1
一、 临床表现1
二、 流行病学研究2
三、 病程及预后3
四、 疾病负担4
第二章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9
一、 一般影响因素9
二、 社会心理相关因素10
三、 生物学相关因素13
四、 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因素26
第三章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评估43
一、 一般情况评估43
二、 卒中功能评定45
三、 抑郁症状评估47
四、 风险预测 53
第四章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63
一、 概述63
二、 诊断原则64
三、 诊断标准65
四、 鉴别诊断69
第五章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78
一、 治疗原则78
二、 药物治疗79
三、 物理治疗83
四、 心理治疗84
五、 其他治疗87
第六章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预防性治疗93
一、 非药物预防93
二、 药物预防94
三、 小结95
第七章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护理99
一、 一般护理99
二、 心理干预101
附录1中英文对照表107
附录2常用评估工具113
受试者一般情况调查表11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15
改良Rankin量表(mRS)120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121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122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23
9条目健康问卷(PHQ9)127
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31
卒中后抑郁评估量表(PSDS)13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33
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136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39
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14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4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44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147
生活事件量表(LES)15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155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158
斯奈斯和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RPS)160
快感体验能力量表(TEPS)161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