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
ISBN:7-5641-6158-3 条码:
作者: 唐常春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6.00  折扣价:¥53.20
折扣:0.95 节省了2.8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6-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将我国长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和8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布局及空间组织研究,提出各类主体功能区战略目标和管治政策。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综合补偿机制框架和分类补偿机制与政策,差异化建构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最后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专题研究。本书成果深化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理论和政策研究,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区域发展、区域政策、流域治理等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经济学、城乡规划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前言Ⅰ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1
1.2理论回顾与综述3
1.2.1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3
1.2.2主体功能区划研究4
1.2.3流域规划研究6
1.2.4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研究7
1.2.5政府绩效考核研究与实践9
1.3研究范围与内容方法12
1.3.1长江流域概况特征与问题12
1.3.2长江流域发展条件分析13
1.3.3研究范围界定15
1.3.4研究内容框架16
1.3.5研究方法17
1.3.6数据来源与处理18
第2章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20
2.1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0
2.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0
2.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3
2.2单因子分析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25
2.2.1单因子分级阈值划分25
2.2.2主要指标释义与分级27
2.2.3指标集成与综合评价模型37
2.3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异格局38
2.3.1开发约束分异格局38
2.3.2开发强度分异格局40
2.3.3开发潜力分异格局41
2.3.4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异格局44
2.3.5综合评价结果与政策启示46
第3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方法47
3.1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内涵与意义47
3.1.1流域的内涵与特征47
3.1.2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内涵和特征47
3.1.3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必要性和意义48
3.2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逻辑思路与框架48
3.3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原则49
3.3.1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优先49
3.3.2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49
3.3.3格局优化与适度均衡相结合51
3.3.4自成体系与外部协调相结合51
3.3.5统一区划与上中下游统筹相结合51
3.4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与界定51
3.5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技术路线52
第4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空间布局54
4.1区划方案与总体布局54
4.2提升发展区布局60
4.3转型发展区布局61
4.4优先开发区布局64
4.5重点培育区布局66
4.6一般发展区布局68
4.7农业发展区布局69
4.8生态保护区布局73
4.9严格保护区布局76
第5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组织与管治政策91
5.1主体功能区空间组织91
5.2主体功能区发展目标92
5.3主体功能区政策导向93
5.4主体功能区管治政策94
5.4.1提升发展区管治政策96
5.4.2转型发展区管治政策97
5.4.3优先开发区管治政策97
5.4.4重点培育区管治政策97
5.4.5一般发展区管治政策98
5.4.6农业发展区管治政策98
5.4.7生态保护区管治政策98
5.4.8严格保护区管治政策99
第6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与模式100
6.1区域补偿现行机制政策分析100
6.1.1现行机制政策概况100
6.1.2现行机制政策评析105
6.2主体功能区补偿理论基础106
6.2.1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06
6.2.2区域协调与主体功能区理论107
6.2.3地域分工与价值补偿理论107
6.2.4区域外部性理论108
6.3主体功能区补偿内涵及构成109
6.3.1内涵界定109
6.3.2系统构成110
6.4主体功能区综合补偿机制框架110
6.4.1补偿主体与客体界定110
6.4.2补偿标准与量化模型111
6.4.3补偿模式与方式123
6.4.4实施保障措施136
6.5主体功能区分类补偿机制与政策138
6.5.1生态保护类区域补偿机制与政策138
6.5.2农业发展区补偿机制与政策142
6.5.3转型发展区补偿(支持)机制与政策144
第7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146
7.1政府绩效考核概念与构成146
7.2长江流域政府绩效考核现行机制与主要问题146
7.2.1现行机制与典型案例分析146
7.2.2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152
7.2.3推进主体功能区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154
7.3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154
7.3.1内涵与特征154
7.3.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55
7.3.3指标体系构建方法155
7.3.4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及分析156
7.4考核机制与实施措施162
第8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专题研究164
8.1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研究164
8.1.1理论分析164
8.1.2生态绿心与研究方法164
8.1.3研究区地域功能识别166
8.1.4土地利用与地域功能协调分析168
8.1.5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模型构建172
8.2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重点产业环节选择与布局173
8.2.1理论分析173
8.2.2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理论体系建构174
8.2.3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的理论模型176
8.2.4湖南光伏产业环节选择实证分析179
8.2.5基于区域主体功能的湖南光伏产业布局181
8.3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路交通发展研究182
8.3.1公路交通与区域发展关系辨析182
8.3.2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构建183
8.3.3长株潭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184
8.3.4基于主体功能的长株潭公路交通发展模式与对策186
研究结论190
附录194
附录一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政策研究调查问卷194
附录二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198
附录三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199
附录四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200
附录五彩图201
图目录209
表目录211
参考文献214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