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社会学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社会学文库)
ISBN:978-7-300-22078-9 条码:
作者: 李路路 秦广强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55.00  折扣价:¥49.50
折扣:0.90 节省了5.5元
字数: 276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20789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6-09-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基于国内外阶层分析理论范式的新发展,以大规模社会调查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结构、性质和影响。从总体上来看,本书聚焦于三个核心议题:一是对分层理论和阶层结构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学以及中国社会学中阶层理论范式和分析逻辑的梳理、讨论,重点提出了一个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视角——权力/权威阶层框架;二是对日益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中间阶层及其相应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中间阶层的内部构成、类型与异质性、社会生活状况、主观认知以及社会政治功能等问题;三是“主观分层”议题,揭示了客观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分化在人们主观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反映,如民众对于收入不平等的公平性认知、对于阶层关系及其紧张程度的感受判断等。

作者简介:
李路路,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单位制度和组织、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秦广强,社会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及社会学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章节目录:
1 引 言 社会分层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转变

第一章 当代社会学中的阶级分析:理论视角和分析范式
12第一节 阶级是社会学中唯一的自变量吗?
17第二节 阶级分析对象:宏观与微观
19第三节 分析思路:集体行动者与生活条件综合信号
25第四节 阶级分析中不同的解释逻辑
31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经济决定”到“权威支配”:阶级分析的理论转向
37第一节 经验背景与理论困境
40第二节 殊途同归的转向路径:从“经济决定”到“权威支配”
52第三节 召回“组织”: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复兴及启示
55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权威关系分化与阶级定位
58第一节 权威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0第二节 权威阶级图式构建的理论原则
63第三节 组织权威分化与雇员群体的阶级定位
74第四节 与戈德索普、赖特阶级图式的关联
76第五节 其他议题

第四章 权威阶级体系的构建及关联效度检验
83第一节 权威阶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操作化
87第二节 标准关联效度考察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

第五章 权威阶级体系的建构效度检验
101第一节 阶级与社会经济状况
110第二节 阶级与雇佣状况
118第三节 阶级与主观评价认知
127第四节 阶级与生活方式
129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权威阶级体系的价值与意义
133第一节 理论价值与意义
138第二节 权威阶级体系的特点
140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殊途异类”:当代中国城镇中产阶级的类型化分析
142第一节 理论背景
145第二节 两类中产阶级:理论与研究假设
154第三节 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类型化的实证分析
161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中间阶层社会—政治功能的多维分析框架
164第一节 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
166第二节 中间阶层的基本性质
170第三节 社会环境变量及中间阶层社会功能的多维模式
178第四节 进一步的影响变量
181第五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阶层认知与政治意识
184第一节 分析框架、分析策略和数据说明
186第二节 阶层认知
193第三节 政治意识及参与
201第四节 利益分配
205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状况
208第一节 分析策略、分析框架和数据说明
213第二节 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中间阶层
221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公平感”与“冲突感”
225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患不均,更患不公”
235第二节 社会冲突意识:状况及趋势
239第三节 二者间关联:分配不公是否会招致冲突?
242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分配公平观:国际比较的视角
245第一节 收入差距认知
247第二节 社会不平等归因
251第三节 分配公平观

275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