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歌舞的艺术——巴斯比·伯克利与古典好莱坞时期的歌舞片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银幕歌舞的艺术——巴斯比·伯克利与古典好莱坞时期的歌舞片
|
ISBN: | 978-7-5689-0066-9 |
条码: | |
作者: |
范倍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
字数: |
238千字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37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巴斯比•伯克利为切入点考察古典好莱坞时期歌舞片中决定歌舞表演段落的风格和特征的关键因素。这些特征使得伯克利模式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处于重要位置,而在其它条件下则被边缘化。对于伯克利舞台和电影作品的描述和阐释,不仅需要考虑那些歌舞段落本身的特质,也得对之进行语境化分析,审视它们所呈现的表演类型、它们在整部影片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其它元素之间的关系。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篇部分将伯克利模式置于歌舞片类型的更大语境中,探讨此种类型和模式的一般化特征,强调歌舞片与十九世纪娱乐形式变迁的关系,以及与更大规模的歌舞奇观的接受语境的关系。这一部分处理的特定问题包括“汇集式”娱乐形式的兴起、十九世纪主流戏剧的奇观特征以及轻歌舞剧的发展,这种轻歌舞剧最后变成了后台歌舞片,成为伯克利模式最好的语境。 中篇部分则处理伯克利的舞台生涯问题,考察大众舞台娱乐传统的影响,分析舞台工作对他后来的电影制作所起到的预示性作用。这一部分包括对伯克利主要舞台作品、后来被伯克利吸收到他的舞台和银幕编舞之中的百老汇舞台奇观效果以及女性身体的风格化使用和奇观化歌舞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下篇部分则主要探讨与上述问题相关的伯克利的电影作品。笔者把伯克利的电影生涯分成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与伯克利奇观模式在制作语境中的被接受程度相关联。伯克利的奇观模式在1930年代早期华纳兄弟公司后台歌舞片的特定语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此后则为了适应歌舞片类型的变化而逐渐受到限制并不得不加以调整。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的文本细读,笔者将要探讨伯克利奇观模式在歌舞片的运行轨迹,这既涉及到相关舞台技巧在电影中的保留与延续的问题,也涉及到这些技巧以什么样的方式延伸到特定的电影形式之中的问题。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001 / 绪 论 上篇 歌舞与美国大众娱乐传统 016 / 第一章 从巴纳姆到齐格飞 016 / 第一节 歌舞片与整合问题 019 / 第二节 “汇集”大众娱乐 026 / 第三节 “汇集”的典范:《黑魔鬼》 028 / 第四节 童话剧与神幻剧 034 / 第五节 轻歌舞剧 016 / 第二章 作为主导结构的后台结构 040 / 第一节 后台歌舞片的演进 043 / 第二节 定义:一种具有“不可能性”的类型 045 / 第三节 空间与话语:为展示而展示 047 / 第四节 空间转换:伯克利与桑德里奇 049 / 第五节 话语特性:伯克利与德米尔 050 / 第六节 奇观:飞翔的摄像机 中篇 伯克利与百老汇舞台歌舞 054 / 第三章 伯克利与百老汇 054 / 第一节 无名的的学徒期:小歌剧(1925—1927) 055 / 第二节 突破点:《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1927) 058 / 第三节 奇观化:《1928年厄尔•卡罗尔的浮华世界》 062 / 第四节 流动性:《好男孩》(1928) 064 / 第五节 百老汇:《第四十二街》以及《国际轻歌舞剧》(1930) 016 / 第四章 伯克利之前的百老汇 067 / 第一节 奇观元素 082 / 第二节 女性的物化 088 / 第三节 歌舞线的发展 下篇 伯克利与古典好莱坞歌舞电影 016 / 第五章 总结:伯克利的电影生涯 092 / 第一节 历史分期与文化变量 095 / 第二节 风格,结构,语境 016 / 第六章 早期:喜剧演员与喜剧(1930—1933) 109 / 第一节 伯克利模式与坎托喜剧 109 / 第二节 坎托喜剧 109 / 第七章 华纳兄弟:经典时期(1933—1934) 109 / 第一节 华纳兄弟歌舞片 111 / 第二节 《第四十二街》(1933) 114 / 第三节 《1933年的淘金者》(1933) 120 / 第四节 《华清春暖》(1933) 130 / 第五节 《美女》(1934) 109 / 第八章 华纳兄弟时期:晚期(1935—1939) 140 / 第一节 类型的变迁 149 / 第二节 《1935年的淘金者》(1935) 154 / 第三节 《1937年的淘金者》(1936) 158 / 第四节 《好莱坞旅馆》(1937) 159 / 第九章 米高梅时期(1939—1943) 159 / 第一节 从华纳到米高梅 159 / 第二节 《百老汇小夜曲》(1939) 161 / 第三节 米基•鲁尼、朱迪•加兰“三部曲” 166 / 第四节 《娃娃从军记》(1939) 167 / 第五节 《笙歌喧腾》(1940) 170 / 第六节 《端庄淑女》(1941) 172 / 第七节 《只为你我》(1942) 174 / 第八节 《疯狂的女孩》(1943) 159 / 第十章 福克斯时期(1943) 177 / 第一节 《黑帮全都来了》和福克斯歌舞片 180 / 第二节 一部内外反转的歌舞片 109 / 第十一章 晚期:趋于简洁的风格(1949—1954,1962) 188 / 第一节 《出场开赛》(1949) 191 / 第二节 《请称我先生》(1951) 194 / 第三节 《两张通往百老汇的车票》(1951) 196 / 第四节 《出水芙蓉》(1952) 198 / 第五节 《罗斯•玛丽》(1954) 200 / 第六节 《马戏风云》(1962) 203 / 结 语 206 / 参考文献 213 / 附录 213 / 附录一 巴斯比•伯克利电影作品目录 216 / 附录二 影片片名及剧作标题中英对照列表 223 / 附录三 歌舞段落题名中英对照表 227 / 附录四 人名中英对照列表 235 / 致谢 237 /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