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论信任 - 缙云哲学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论信任 缙云哲学文库
ISBN:978-7-5621-7881-1 条码:
作者: 郭慧云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字数:
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6-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用高度概括的几个词汇——“行动”“托付”“不确定性”,对信任的定义做了分析,追溯了信任的契约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提出了信任建立的一般条件。本书还围绕人类生活和实践的“不确定性”本质,展开了信任对人的生活和实践的本体论地位的研究。

作者简介:
郭慧云,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博士,主要科研成果:《信任论纲》《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转向》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001
第一节 信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001
第二节 信任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003
一、信任的思想史资源· 003
二、信任研究的现状· 005
三、哲学介入信任研究的必要性· 012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 014
一、研究主旨· 014
二、研究方法· 014
三、研究框架· 015
四、创新点· 016
第二章 什么是信任 · 018
第一节 日常语言中信任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018
一、信任与相信· 018
二、信任与信心· 020
三、信任与信仰· 022
四、信任与诚实、真诚和撒谎· 023
五、信任与信用· 025
六、信任与承诺、契约· 026
七 信任与信托· 029
第二节 学术界关于信任的各种理解· 031
一、心理状态说· 031
二、行为方式说· 032
三、行动说· 034
四、中国文化背景中的“诚”与“信”· 036
第三节 对信任的初步界定· 038
一、信任是一种行动· 038
二、信任伴随着托付· 040
三、不确定性的处境· 041
第三章 信任的本体论地位· 042
第一节 科学世界图景的变化:从确定性到本质上的不确定
性· 042
一、经典科学的确定性世界图景· 042
二、科学世界图景中确定性终结· 045
第二节 社会不确定性和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 049
一、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049
二、人的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053
三、他人· 055
第三节 信任的本体论意义· 058
一、应对不确定性· 058
二、信任本体性安全意义的“信任”· 061
第四节 跨越鸿沟——信任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064
一、信任的理性和感性基础· 064
二、跨越(卷入、介入、实在化)· 071
第四章 信任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 077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价值· 079
一、罗尔斯论正义的社会价值· 079
二、信任同样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 081
第二节、信任对于个体的意义· 085
一、基本信任是个体行动和实践的根基· 085
二、信任拓展了个体行动可能的社会空间· 086
三、信任促成了个体行动的成功和创新· 090
第三节 信任对于社会的意义· 093
一、信任带来了社会秩序与稳定· 093
二、信任促进合作与团结· 094
三、信任有利于社会繁荣· 96
第五章 信任的历史形态· 098
第一节 前现代社会的信任形态——熟人社会中的信任· 098
一、自然态度式的信任· 099
二、血缘、传统和宗教保证了可信性· 101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信任形态· 104
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 104
二、契约的普遍化· 106
三、信任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媒介性和脱域性·
110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信任问题· 116
一、现代社会信任的制度化· 116
二、制度信任的基础· 118
三、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的凸显及其根源· 120
第六章 信任危机与信任重建· 129
第一节 世界信任危机· 129
一、吉登斯对信任危机的描述· 130
二、贝克对信任危机的描述· 131
三、现代性制度信任危机的案例· 133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137
一、“传统”之于信任· 137
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化机制· 139
三、公信力的缺乏· 140
第三节 信任的建立和重建· 141
一、信任建立的条件· 141
二、信任重建的举措· 147
第七章 结语· 152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结论· 152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156
参考文献· 157

精彩片段:
第一节 信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在任何形式的社会合作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古代文明
将“诚”和“信”作为重要的“德目”,乃至作为做人、进入社会从政以及为政和构建社会秩序的根本准则来看待。在欧洲,自罗马帝国始,遵守承诺和信守契约成为普遍的商业乃至司法原则,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到了现代社会,信任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社会分工的细化、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其他人的行动构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构成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必须与他人共同生存,必须通过协同与合作才能满足自己的绝大部分需要。然而,我们的工作、生存和幸福所依赖的那些人及其行动是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因为他人能够自主地选择不同的行动,且具有其个人利益。而且,这些“他者”常常是“不在场的”(如产品的生产者),而我们却非常依赖他们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他们的行动与我们的期望相协调,于是,信任成了我们生活中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社会复杂化的过程就是信任扩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信任的重要性。西美尔(Simmel )说,信任是社会最重要的整合力量(西美尔,2002 年,第 111 页)。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化特别是“风险社会”的出现,使信任问题极大地凸显出来,成为全球性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焦点。从生活实践的角度看,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信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频繁地提到信任。信任的话题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对政府的信任,对法律的信任,对组织的信任,对职业者的信任,对市场的信任,对专家的信任,信任无处不在。
现代社会对信任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但是,社会信任又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政府公信力屡遭质疑、社会中各种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我们遇到乞讨者,会怀疑有诈;就连曾经神圣纯洁的学术也出现了问题,学术造假、文凭造假随处可见。分析互联网上的焦点热点新闻,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新闻事件归根结底都指向了信任危机。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