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命相续:冯友兰新论 - 缙云哲学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慧命相续:冯友兰新论
缙云哲学文库
|
ISBN: | 978-7-5621-8070-8 |
条码: | |
作者: |
高秀昌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5.00
折扣价:¥42.75
折扣:0.95
节省了2.25元
|
字数: |
288千字
|
出版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20年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他重写“中国哲学史”的经验、教训,详细地考察了他关于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沉思,深刻地揭示了他在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创新中国哲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是一部研究冯友兰的创新之作,有助于推进“冯学”的研究。
|
作者简介: |
高秀昌,武汉大学哲学学士,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编辑、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西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会长。
|
章节目录: |
自 序·1 从《天人损益论》看冯友兰早期的哲学思想·00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009 论二三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022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冯友兰先生晚年的哲学观·036 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评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援引与创新·046 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对冯友兰“三史”的一点 比较·063 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069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076 试论30年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084 “接着讲”———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100 论冯友兰“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107 中国哲学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兼论冯友兰对逻辑分析方 法的援引与发挥·120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123 “抽象继承法”研究·138 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新论———兼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56 “抽象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66 论冯友兰对中国自由民主之路的探索·175 再论冯友兰的大学理念:“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187 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早期政治思想特点论析·196 附录一 “中学西范”依然是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模式·212 中国哲学史研究应以人文主义方法为主导·214 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217 附录二 论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自觉建构———从高秀昌博士的研究谈起·221
|
精彩片段: |
冯先生晚年曾经亲笔书写一副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副用以自勉的对联,说的是他一生的学术活动方向以及他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上联中的“旧邦”、“新命”之语,出自《诗经·大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而“旧邦新命”则是冯先生的概括。他一生曾多次引用这句话,并解释说:所谓“旧邦”是指“祖国”、“中华民族”,“新命”就是指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他的“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把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有永久价值的东西,阐发出来,以作为中国哲学发展的养料。冯先生曾解释《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时说,火的燃烧靠燃料。前边的燃料着完了,后边的燃料要赶紧续上去。这样,火就可以继续传下去,不会熄灭。他认为,中国历来的哲学家、诗人、文学家、艺术家都在用他们的生命,传递如山如海一样的中国智慧。事实上,冯先生自己就是这样一位“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伟大的哲学家。我之所以要以“慧命相续”作为书名,就是希望通过对冯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来诠释中国哲学的精神,传承中国哲学的智慧,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促进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复兴。我相信,中国哲学的智慧“真火”是永远不会熄灭的,是必将会继续燃烧下去的;中国哲学这一智慧之火,不仅能够一如既往地照亮中国,而且也能够照亮世界。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