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设计概论新编(增补版)(有课件) - 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设计概论新编(增补版)(有课件) 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
ISBN:978-7-5586-2153-6 条码:
作者: 张孟常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5.00  折扣价:¥42.75
折扣:0.95 节省了2.25元
字数: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数: 28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30
出版日期: 2021-10-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设计概论新编(增补版)》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是设计理论必修课,主要讲述六方面的内容:设计的学科性质,设计的概念与内涵,设计的分类与特征,设计思维,设计的形态,设计师职业结构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设计概论新编(增补版)》在编写时,在内容上以延续经典、面向未来为主导思想,既介绍经过多年沉淀的、已规范化的经典教学内容,同时也注重创新,纳入新的科研成果和试验性、探索性内容,并配有新颖的图片,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感。

作者简介:
张孟常 湖南湘乡人,1997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心理学、设计概论等课程涉及内容为研究领域,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具体教授对象,以“知行合一”为教学之本。出版专著有:《工艺美术》、《器以载道》、《服饰之美》等。

章节目录:
绪论 我是谁?/1



第一节 独一无二的我/4



一、我喜欢做的事情/6



二、左右手与设计/10



第二节 不同的我们/14



一、五大洲四大洋/14



二、男女有别/18



三、拥抱生命的强者/20



第三节 设计以人为本/24



一、为人的需要/24



二、生态的内在价值/27



三、不应该设计什么/29



第一章 三大专业从何而来?/33



第一节 时代的设计/33



一、现实与理想/33



二、王受之看世界/34



三、艺术设计院校及专业/35



第二节 原因与结果/36



一、日常生活的平凡与伟大/36



二、三大需要形成的设计/39



第三节 器具形态的设计/42



一、器必有形/42



二、形-功能-结构/44



三、学习与创新/47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49



一、学习与创新/49



二、满足视觉心理的历史/52



三、时代的动漫艺术/56



第五节 人居环境设计/59



一、建筑类型与景观设计/59



二、街道设施与环境标志设计/62



三、城市规划设计/66



第二章 谁率先而来?/71



第一节 艺术是什么?/71



一、时代的晴雨表/72



二、和谐与惊奇/73



三、宽阔深刻的主题/74



四、使高新科技闪光/75



五、高技巧传导的激情天真/76



六、解析潜意识/78



第二节 设计是什么?/80



一、设计是一种创造/80



二、关系的创造设计/83



第三节 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86



一、生活方式的设计艺术/86



二、与“艺术”的不同之处/91



第四节 谁率先而来/95



一、 “艺术”还是“设计”/95



二、公共艺术的新发展/98



第三章 设计了些什么?/103



第一节 回首漫漫来路——手工艺/103



一、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104



二、古代西方世界的艺术设计/108



第二节 工艺美术运动前后/112



一、手工艺的建树/112



二、新艺术/115



三、风格派、构成派/118



四、装饰艺术风格/120



第三节 现代主义及现代设计/123



一、世界的工业设计/123



二、包豪斯/125



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127



四、商业繁荣下的设计/129



第四节 发展中的当代设计/132



一、从波普到流行/132



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134



三、结构与解构的高技术/137



第四章 如何评价我们的设计?/142



第一节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评价标准并非生态的/143



一、价值标准/143



二、人的标准/147



第二节 甲方乙方和我的理想/149



一、谈判的艺术/149



二、“概念设计”的概念 /151



第三节 市场的巨手/153



一、作品-产品-商品/153



二、品牌之路/155



第四节 兼容的殿堂——世界博览会/159



一、21世纪之后/159



二、2008年后的期待/160



三、变与不变/160



第五章 寻找创造的心迹/162



第一节 看世界的方法/162



一、信息、信息传播与设计/162



二、系统概念与系统设计/166



三、需要控制的设计/169



第二节 生态的也是可操作的/172



一、分形的自然与分形设计/172



二、符号的设计与生态/175



三、完形心理学/178



第三节 设计的时代思潮/180



一、从结构到解构/181



二、非物质社会设计/183



第四节 创新的设计师/187



一、达·芬奇——仿生设计的机械/187



二、高迪——自然形态的建筑结构化/189



三、赖特——从自然结构到有机建筑/190



四、密斯——探索宇宙模式的建筑结构/191



五、阿尔瓦·阿尔托——模具化有机形态/193



六、贝聿铭——人与人关系的生态/194



七、盖里——高科技的人间自然/195



八、靳埭强——人的尺度与符号范式/197



第六章 训练我们的眼和手/200



第一节 我们的眼,我们的手/200



一、心明眼亮,十指连心/200



二、因为我们的心,手工艺得以永恒/202



三、 家居金木水火土/204



四、公共艺术实验中心/208



第二节 穿行在城市(母性的拥抱)/211



一、高能成,低难就/211



二、寻找桃花源/214



第三节 简洁的丰富与模糊的明晰/216



一、记忆的奥秘/216



二、视觉空间的识辨/218



第四节 速度的快感/220



一、从千里江陵(一日还), 到巡天遥看(一千河)/220



二、人机工学/222



三、形态的速度感/224



第五节 Web 上延展的感官(新媒体设计)/226



一、技术与艺术/226



二、感官的意义/227



结?语 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设计师?/231



第一节 中国的准设计师 (我是谁?)/232



一、时代的人(眼光)/232



二、国际社会准则/234



第二节 在一万年文化5000年文明上创造



(我们从哪里来?)/237



一、道法自然/237



二、生态设计与设计的生态/241



第三节 明天在每个设计师的双手中



(我们要到哪里去?)/244



一、设计哲学在当代(世界性的)/244



二、始于足下(个人的)/247



后?记/253



参考书目/263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