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
|
ISBN: | 978-7-5621-8482-9 |
条码: | |
作者: |
叶阳 童华荣 董春旺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8.00
折扣价:¥83.60
折扣:0.95
节省了4.4元
|
字数: |
380千字
|
出版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2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内容简介: |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一书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等的研究成果汇集,是近年来工夫红茶加工领域取得的系列新技术新装备的展示。全书一共有七章:第一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第二至五章,主要对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中主要的四个技术——萎凋技术、揉捻技术、发酵技术和干燥技术,进行了翔实的论述;第六章主要介绍加工中的无损检测技术;第七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工夫红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纵观全书,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内容丰富,介绍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书稿内容涵盖了工夫红茶发展历史、加工技术现状,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序和连续自动化加工的研究结果,其中光补偿全天候萎凋、低温揉捻、可视化富氧发酵、真空脉动干燥等新技术是对工夫红茶传统加工技术的突破和水平提升,制品无损检测技术为工夫红茶实现连续自动化加工奠定了基础,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应用结果对工夫红茶的加工生产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2)资料翔实,数据来源或准确收集或研究成果。无论是介绍不同国家工夫红茶产量、进出口量等,还是介绍不同技术下的研究数据,都准确翔实。(3)图文并茂,彩图的设置帮助读者更好阅读和理解。部分章节保留彩图,一方面,读者阅读起来不至于过于苦涩,同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
叶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及质量控制方向研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茶叶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委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4项,省级重点农业项目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第一完成人获鉴定成果5项,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4部,获授权专利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童华荣,博士,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茶叶学会理事长。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在美国Clemson大学农森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茶学、食品感官科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了部、省、市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茶叶综合利用》《茶叶化学工程学》《食品感官评价》等教材;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1件。 董春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茶叶加工装备及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技术中心,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获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国家专利2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1 第一节 红茶发展简史…………………………………………………3 第二节 国内外近十年红茶发展现状…………………………………5 第三节 中国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现状………………………………23 第四节 中国工夫红茶理化品质现状分析…………………………34 参考文献 ……………………………………………………………68 第二章 工夫红茶萎凋技术…………………………………………85 第一节 综述…………………………………………………………87 第二节 光补偿全天候萎凋技术研究………………………………94 参考文献 ……………………………………………………………108 第三章 工夫红茶揉捻技术…………………………………………113 第一节 综述…………………………………………………………115 第二节 工夫红茶揉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实验研究…………118 第三节 温度对工夫红茶揉捻理化品质的影响研究………………152 参考文献 ……………………………………………………………164 第四章 工夫红茶发酵技术…………………………………………169 第一节 综述…………………………………………………………171 第二节 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设计及性能测试……………173 第三节 基于响应面(RSM)和遗传神经网络(ANN-GA)的工夫红茶 可视化富氧发酵机性能参数优化……………………………………179 第四节 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193 参考文献 ……………………………………………………………202 第五章 工夫红茶真空脉动干燥技术………………………………207 第一节 真空脉动干燥研究进展……………………………………209 第二节 工夫红茶真空脉动干燥模型研究…………………………212 第三节 工夫红茶真空脉动干燥工艺优化研究……………………225 第四节 工夫红茶真空脉动与热风联合干燥方法研究……………237 参考文献 ……………………………………………………………240 第六章 工夫红茶加工中无损检测技术……………………………243 第一节 现代食品无损检测技术……………………………………245 第二节 无损检测技术与工夫红茶加工的关联与应用……………248 第三节 工夫红茶无损检测技术及专用仪器研制…………………251 第四节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萎凋叶含水量检测方法研究……255 第五节 基于压力的工夫红茶揉捻品质的评价方法………………261 第六节 工夫红茶发酵品质的智能感官检测技术研究……………269 第七节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红茶干燥中含水率无损检测方………277 参考文献 ……………………………………………………………285 第七章 工夫红茶加工自动化生产线………………………………289 第一节 国内外红茶自动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现状………………291 第二节 工夫红茶加工全程智能控制系统流程设计………………293 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07
|
精彩片段: |
3.3 因素影响效应分析 回归方程各项方差分析表明,由表4-3-3中各因素F 值分析可知,发酵温度(X1)、发酵时间(X2)、翻拌间隔(X3)对综合评分(Y)的影响重要性顺序为:X1>X3>X2。为了更直观地分析3个因素对发酵综合品质的影响关系,基于方程(8)和Matlab 图形设计技术,绘制四维切片图来直观描述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效应。建立X1=(28,32);X2=(170,190);X3=(25,45)等6个坐标点对应的切片图(图4-3-2-a),以及Y的等值曲线网格(图4-3-2-b),切面和网格的颜色用于描述综合评分值的大小(图4-3-2-a)。由表4-3-2和图4-3-2可知,在设定参数范围内的总体影响趋势为:发酵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翻动间歇适度时,则发酵品质的综合评分越高。发酵温度越低,TFs和TRs含量越高,说明低温利于茶色素的形成与保留,并随发酵时间呈逐渐衰减趋势。适度的翻拌利于品质的提升,但翻拌频次过高或过低又会降低品质。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任意固定某个因素在0水平,研究其余2个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做出响应曲面图(图4-3-3)。由图4-3-3-a可以看出,综合评分随着发酵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曲面陡峭;当发酵温度不变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综合评分 逐渐降低,但趋势不明显,所以发酵温度对综合评分的影响更为显著。由4-3-3- b可以看出,综合评分随着发酵中翻拌间隔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翻拌间隔约为30min时综合评分达到最大值;当翻拌间隔时间一定时,随着发酵温度的增加,综合评分逐渐降低,达到30℃后趋势减缓。 书 评:(100字以内)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一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全书内容涵盖了工夫红茶从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及连续自动化加工的全过程,总结出了一批新技术和研发的新设备。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与装备》一书是对这些创新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可作为茶学专业人员和红茶加工技术人员很好的参考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宗懋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