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第2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第2版)
ISBN:7-5641-7610-5 条码:
作者: 刘贵利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69.00  折扣价:¥65.55
折扣:0.95 节省了3.45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8-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基于中小城市日益发展为我国发展的中坚和核心,本书重点集中在:上一版部分内容的修正,对当前核心问题的解析,融入城市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视角,并针对性提出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的革新,针对性增加了相关案例分析。
本书可供城市策划人员、城市战略研究人员、城市规划人员、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刘贵利,1971年生,河北省保定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区域规划院院长。中国城科会生态城市委员会委员兼青年学组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策划、城乡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曾主持或参与环京津城市群、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全域规划探索实践、白洋淀区域空间等重大规划项目,著有《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规划师札记》《城市规划决策学》等书籍。

章节目录:
前言



1 中小城市概况

1.1 我国中小城市现状与特征△1.1.1 我国中小城市概况/1.1.2 我国中小城市特征

1.2 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趋势△1.2.1 发展历程/1.2.2 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分析/1.2.3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意义



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2.1 国家政策和宏观背景△2.1.1 国家政策和部门法规体系/2.1.2 近期大政方针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

2.2 城乡总体规划编制要求△2.2.1 城建部门要求/2.2.2 地方政府要求

2.3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特殊性△2.3.1 审批程序的特殊性/2.3.2 编制深度的特殊性



3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程序

3.1 调研阶段△3.1.1 项目沟通对话/3.1.2 现状踏勘/3.1.3 基础资料汇总

3.2 初步构思阶段△3.2.1 现状分析/3.2.2 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3.2.3 初步方案构思

3.3 规划协调阶段△3.3.1 与委托方协调/3.3.2 与成果审批方协调/3.3.3 与合作方协调/3.3.4 与地方各专业部门协调/3.3.5 与公众的协调

3.4 修改完善阶段△3.4.1 意见整合/3.4.2 深化方案/3.4.3 案例一:宣城/3.4.4 案例二:高碑店

3.5 评审报批阶段△3.5.1 规划成果与城市建设协调/3.5.2 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及改革创新/3.5.3 组织评审报批



4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法

4.1 科学规划方法△4.1.1 编制规范/4.1.2 地区独特性

4.2 经济分析方法△4.2.1 传统经济分析/4.2.2 现实客观需求

4.3 计算机技术方法△4.3.1 遥感技术的应用/4.3.2 GIS技术/4.3.3 通用绘图技术

4.4 多维客观判断方法△4.4.1 整体利益最大化/4.4.2 主导目标化



5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5.1 规划编制第一阶段△5.1.1 编制要点/5.1.2 规划重点

5.2 规划编制第二阶段△5.2.1 编制要点/5.2.2 规划重点

5.3 规划编制第三阶段△5.3.1 编制要点/5.3.2 规划重点

5.4 规划编制第四阶段△5.4.1 编制要点/5.4.2 规划重点



6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分析(东部)

6.1 规划编制要求△6.1.1 城建部门要求/6.1.2 地方政府要求

6.2 规划设计方法△6.2.1 设计方法/6.2.2 设计重点

6.3 规划协调难点△6.3.1 规划协调原则/6.3.2 整合多方利益



7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分析(中部)

7.1 规划编制要求△7.1.1城建部门要求/7.1.2地方政府要求

7.2 规划设计方法△7.2.1设计方法/7.2.2设计重点

7.3 规划协调难点△7.3.1规划协调原则/7.3.2整合多方利益



8 巴彦淖尔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分析(西部)

8.1 规划编制要求△8.1.1 城建部门要求/8.1.2 地方政府要求

8.2 规划设计方法△8.2.1 设计方法/8.2.2 设计重点

8.3 规划协调难点△8.3.1 规划协调原则/8.3.2 规划协调



9 “多规合一”规划探索

9.1 城市发展新常态△9.1.1 发展目标发生转化/9.1.2 发展模式发生变化/9.1.3 发展路径发生变化

9.2 传统城市规划中的痼疾△9.2.1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相对完整,与国土部门的土地规划协调有限/9.2.2 城市规划审批体制中的利益化造成城市规划成果的程序形式化/9.2.3 城市规划实施后的所有问题暴露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的弊端/9.2.4 以一张蓝图将城市规划推向权威性更高的“神坛”/9.2.5 通过年度评估探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问题/9.2.6 强调法制化、公众化的监管程序

9.3 “多规合一”发展背景△

9.4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多方案比较分析△9.4.1 试点方案/9.4.2 多方案比较/9.4.3 方案整合建议



10 全域规划探索

10.1 全域规划的提出△10.1.1 “全域化”城市实践/10.1.2 全域规划理论研究/10.1.3 全域规划应用

10.2 全域规划方法的探索△10.2.1 战略引领/10.2.2 目标框定/10.2.3 区域划分/10.2.4 分类指引/10.2.5 项目化推进

10.3 全域规划案例——以顺平县为例△10.3.1 编制要求/10.3.2 战略引领/10.3.3 区域划分/10.3.4 分类指引/10.3.5 规划蓝图设计



附录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精彩片段:
作为我国最普遍的城市形式,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在目前中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体系中,中小城市的编制受历史过程、发展背景、资源环境基础、行政管理以及审批单位地域差异性的影响而表现出规划成果标准的差异性,这些对不同地区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笔者将2010年前从事的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负责和参加的地处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一些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体会加以整理,立足侧重于编制方法、设计要求和规划难点的相异性,成书于《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上一版。第2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新理念、新内容和新视角,以期与读者及同行们共勉。



东部的中小城市受快速经济增长的驱使,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近几年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出现爆炸性扩张,城中村现象严重,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城市与农村用地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部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财政吃紧,城市扩张速度有限,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难以一步到位,从而呈现出发展的迫切性与条件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经济落后,发展机遇比不上中东部地区,但受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的影响,地方政府也瞄准了土地收益,但土地由生地转化为熟地后,又由于地处偏远、市场有限、各项设施不齐全等较差的城市投资环境而难以招徕投资资金,造成另类的城市和农村矛盾——城市扩张粗放。三种地带的中小城市发展背景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矛盾焦点也不同,从而造成城市规划的侧重点不同。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2014年3月17日正式公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并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等一系列举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对经济新常态进行界定,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提出2015年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将使全国城市发展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随着我国 “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建立起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形成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激发更大市场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受益。“一带一路”中涉及三条线:一条北线: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一条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一条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沿线的中小城市将围绕区域中心奠定未来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这一规划涉及交通、生态和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这将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为三地实现协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长江经济带的规划也将影响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安徽、贵州等11个省市。此外,随着12个国家级新区的陆续批复、自贸区工作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中小城市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发展变化。



本书根据不同地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个环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尤其注重在方法论上的辩证解析,完全的工作经验和一些体会的总结未免有些偏颇,但为从事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个交流体验的平台,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此外,不同地区的中小城市或同一地区不同的中小城市中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成因,在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保留、保持了自身独特的面貌。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城市群体不断发展进化着,但受到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和执政者的执政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各个中小城市分别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各个阶段,本书仅从部分实例进行的相关阐述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中小城市总体规划问题也是一个尚需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大课题,因此,笔者希望以此书与各界老师和同仁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