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深层审美心理学 - 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深层审美心理学 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ISBN:978-7-5622-8071-2 条码:
作者: 张玉能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9.00  折扣价:¥75.65
折扣:0.85 节省了13.35元
字数: 650千字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58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8-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专门系统研究深层审美心理的著作。本书力图建构一门深层审美心理学,揭开审美意识奥秘,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审美活动、艺术创作和欣赏、审美教育,以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全书共七部分:导论界定了深层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揭开审美意识全部奥秘的新科学,主要研究审美活动中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第一章论述了审美意识的总体构成(无意识、潜意识、意识),审美意识与大脑定位、深层审美心理与大脑定位、大脑的定位与整合,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第二章分析了审美潜意识的结构(表象世界、审美图式、意象世界),审美潜意识的符号机制、选择机制、程序机制,审美潜意识的“内化—外化”功能、“同化—异化”功能、“抽象—具象”功能,审美潜意识的转换生成。第三章分析了审美无意识的饮食文化结构、性文化结构、生死文化结构、社交文化结构、民俗文化结构,审美无意识的社会实践机制、“现实化—内在化”机制、“宣泄—升华”机制,审美无意识的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完善功能。第四章研究了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深层审美心理的群体的生成和发展,深层审美心理的个体的生成和发展。第五章阐述了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创造(灵感、构思、表达)的关系,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前见、视界融合、召唤结构)的关系,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本质(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现实反映性)的关系。第六章揭示了深层审美心理与人格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的关系。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哲学、汉语言文学、艺术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本科、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张玉能,男,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1966届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美学家蒋孔阳,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 1994年评聘为教授,1999年任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1996-199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师从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奥托·安东尼亚·格拉夫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美学要义》、《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新实践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张玉能自选集》、《文艺学的反思与建构》。主要译著有:《德国古典美学》、《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美学文集》、《席勒散文选》、《席勒美学文集》。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学术月刊》、《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6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三章审美无意识的结构、机制、功能()
第一节审美无意识的结构()
一、审美无意识的饮食文化结构()
二、审美无意识的性爱文化结构()
三、审美无意识的生死文化结构()
四、审美无意识的社交文化结构()
五、审美无意识的民俗文化结构()
第二节审美无意识的机制()
一、审美无意识的实践超越机制()
二、审美无意识的现实内在化机制()
三、审美无意识的宣泄升华机制()
第三节审美无意识的功能()
一、审美无意识的生存功能()
二、审美无意识的发展功能()
三、审美无意识的完善功能()

第四章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和发展()
第一节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
一、审美无意识的生成()
二、审美潜意识的生成()
三、审美原型的生成()
第二节深层审美心理的群体的生成和发展()
一、群体的家族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和发展()
二、群体的氏族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和发展()
三、群体的民族深层审美心理的生成和发展()
第三节深层审美心理的个体的生成和发展()
一、个体的深层审美认知的生成和发展()
二、个体的深层审美情感的生成和发展()
三、个体的深层审美意志的生成和发展()

第五章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
第一节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创造()
一、深层审美心理与灵感()
二、深层审美心理与构思()
三、深层审美心理与表达()
第二节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
一、深层审美心理与“前见”()
二、深层审美心理与“视界融合”()
三、深层审美心理与“召唤结构”()
第三节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本质()
一、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二、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
三、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生产性()
四、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现实反映性()

第六章深层审美心理与审美教育()
第一节深层审美心理与人格的完善()
一、深层审美心理与自我实现者()
二、深层审美心理与思维艺术综合型人格()
三、深层审美心理与内外倾综合型人格()
第二节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意志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本质()
一、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需要的本质()
二、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自由自觉劳动的本质()
三、深层审美心理与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