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现代电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现代电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ISBN:7-81077-154=x 条码:
作者: 尤克 黄静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2.00  折扣价:¥20.90
折扣:0.95 节省了1.1元
字数: 403千字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2-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电信的主要交换技术和理论,通信网的基本知识和目前流行的主流技术。书中强调了基本概念、系统结构和实际应用环境的有机结合。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现代电信交换技术,内容包括:电话交换的基本原理、交换技术基础、数字交换原理、数字交换系统的终端设备、程控交换机的控制设备、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信令方式、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典型实例及其工程设计和管理与维护。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通信网,内容包括:电话交换网、宽带网基础、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BISDN与xDSL宽带网技术、ATM异步转移模式、光交换技术以及智能网等。
  本书可供通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从事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信专业和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教材,或作为通信领域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电话交换的基本原理(1)

1.2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2)

1.2.1人工电话交换(2)

1.2.2机电制自动电话交换(2)

1.2.3程控模拟电话交换(3)

1.2.4全数字电话交换(3)

1.2.5综合业务数字交换(3)

1.2.6异步转移模式(3)

1.3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4)

1.4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与结构(4)

1.4.1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4)

1.4.2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5)

1.4.3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5)

1.5程控交换技术和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6)

1.5.1大容量交换网络(6)

1.5.2基本结构组件按照模块化的网络形态设计(6)

1.5.3大线束动态集线比(7)

1.5.4移动交换的系统综合已显得日趋紧迫(7)

1.5.5智能网的发展最终将使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7)

1.5.6"网上的机"--机网一体化(8)

1.5.7接入网(8)



第二章脉码调制技术与数字交换原理

2.1脉冲编码调制数字传输原理(10)

2.1.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0)

2.1.2语音信号的数字化(12)

2.1.3时分多路复用概念(12)

2.1.4PCM 30/32路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构成(14)

2.1.5PCM 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15)

2.1.6定时和同步(16)

2.1.7PCM的一次群和高次群(17)

2.2数字交换原理(19)

2.2.1复用器、分路器和串/并、并/串变换(20)

2.2.2时分接线器和空分接线器(21)

2.2.3数字交换网络(25)



第三章数字交换系统的终端设备

3.1用户线终端(32)

3.1.1用户模块(32)

3.1.2用户电路(34)

3.2中继器(36)

3.2.1模拟中继器(37)

3.2.2数字中继器(37)

3.3信号终端(41)

3.3.1数字音频信号的产生(41)

3.3.2数字音频信号的发送(43)

3.3.3数字音频信号的接收(43)



第四章程控交换机的控制设备

4.1对控制设备的要求(45)

4.2程控交换机的控制方式(45)

4.2.1集中控制方式(45)

4.2.2分散控制方式(46)

4.3处理机的冗余配置(48)

4.3.1N+1备用方式(48)

4.3.2双重备用方式(48)

4.3.3主/备用方式(48)

4.3.4同步方式(48)

4.3.5成对互助方式(话务分担方式)(50)

4.4处理机间通信方式(51)

4.4.1通过PCM信道进行通信(51)

4.4.2采用专用总线传送和交换控制信息(52)

4.4.3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令牌传送)(52)



第五章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

5.1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54)

5.1.1程控交换机对运行软件的要求(54)

5.1.2运行软件的组成(55)

5.2基本软件(56)

5.2.1局数据库(56)

5.2.2程序(58)

5.2.3软件结构(59)

5.3程序的执行管理(59)

5.3.1群处理、多重处理和实时处理(59)

5.3.2程序的执行级别(60)

5.4程控交换机软件用语言简介(61)

5.4.1高级语言CHILL(62)

5.4.2描述语言SDL(63)

5.4.3人机语言MML(63)

5.5故障处理(63)

5.5.1故障处理的过程(63)

5.5.2故障检测的方法(64)

5.5.3系统再组成(66)

5.5.4再启动处理(66)

5.5.5故障诊断(67)

5.5.6例行测试程序(68)



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6.1呼叫接续的处理过程(69)

6.2用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70)

6.2.1稳定状态和状态转移(70)

6.2.2SDL图简介(72)

6.2.3呼叫处理过程(72)

6.3输入处理(75)

6.3.1用户线扫描及摘/挂机识别分析(75)

6.3.2接收脉冲话机的拨号号码(77)

6.3.3按钮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79)

6.4分析处理(79)

6.4.1去话分析(80)

6.4.2号码分析(81)

6.4.3来话分析(81)

6.4.4状态分析(82)

6.5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82)

6.5.1动作准备(83)

6.5.2输出命令(83)

6.5.3终了处理(83)



第七章交换技术基础

7.1话务基本知识(84)

7.1.1话务量(84)

7.1.2线群的利用度与利用率(86)

7.1.3爱尔兰公式(87)

7.1.4呼损(88)

7.2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90)

7.2.1网络阻塞的概念(90)

7.2.2阻塞概率的计算(90)

7.2.3降低内部阻塞的方法及无阻塞网络(93)

7.3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94)

7.3.1BHCA的计算(94)

7.3.2BHCA的测量(96)

7.3.3工程设计中选择设备处理机负荷能力的规定(96)

7.3.4过负荷控制(98)

7.3.5呼叫处理能力的提高(99)



第八章信令方式

8.1简述(101)

8.1.1信令的基本概念(101)

8.1.2信令分类及一些基本定义(101)

8.2用户信令(103)

8.2.1用户状态信令(103)

8.2.2选择信令(地址信令)(103)

8.2.3各种信号音(104)

8.3局间随路信令(104)

8.3.1局间随路信令的传输方式(104)

8.3.2线路信令(105)

8.3.3多频记发器信令(111)

8.4公共信道信令(112)

8.4.1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征(112)

8.4.2No.7公共信道信号系统(113)

8.4.3公共信道信号网(121)



第九章电话通信网

9.1通信网简述(124)

9.2电话网的结构(124)

9.3长途电话网(125)

9.3.1长途电话网络的路由计划(126)

9.3.2长途电话的接续制度和接续方式(127)

9.4市内电话网(128)

9.4.1单局制市话网(128)

9.4.2多局制市话网(129)

9.5入网方式(130)

9.5.1用户入网方式(130)

9.5.2专用电话网交换机进入公用网的进网方式(134)

9.6数字同步网和网同步(134)

9.6.1滑码的产生及影响(134)

9.6.2网同步(135)



第十章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

10.1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原则(138)

10.1.1技术先进性问题(138)

10.1.2可靠性问题(138)

10.1.3适用性问题(139)

10.1.4符合进公用网的要求(139)

10.1.5功能要求问题(139)

10.1.6经济性问题(139)

10.1.7机房环境要求问题(139)

10.1.8计费问题(139)

10.1.9维护方面(140)

10.2编号计划(140)

10.2.1编号方法(140)

10.2.2编号原则(140)

10.2.3出入中继的号码制度(140)

10.2.4特种业务号码(141)

10.3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的内容(142)

10.4用户交换机的调试、验收和开通(143)

10.4.1安装系统调试(143)

10.4.2验收测试(143)

10.4.3开通与试运转(145)

10.5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145)

10.5.1与交换机间的接口(146)

10.5.2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146)

10.5.3工程中程控用户交换机一般使用的接口(147)

10.6程控交换机的管理与维护(148)

10.6.1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148)

10.6.2话务量的统计和管理(149)



第十一章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

11.1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150)

11.1.1电路交换(150)

11.1.2报文交换(150)

11.1.3分组交换(150)

11.2分组交换的原理(151)

11.3我国的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154)

11.3.1我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的构成(154)

11.3.2我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提供的业务功能(155)

11.3.3进入CHINAPAC网的用户终端种类及入网(158)



第十二章ISDN技术

12.1ISDN的基本概念(161)

12.1.1ISDN业务具有的特点(161)

12.1.2ISDN的业务功能(161)

12.1.3发展ISDN的必要性(162)

12.2ISDN技术(162)

12.2.1ISDN用户网接口技术(162)

12.2.2ISDN采用的协议及连接(164)

12.2.3ISDN的技术特点(165)

12.2.4ISDN的业务及应用(166)

12.5.5ISDN终端分类(170)

12.2.6终端设备配置(171)

12.2.7ISDN的技术比较及发展前景(172)



第十三章宽带网基础

13.1什么是宽带网(176)

13.1.1宽带网的产生(176)

13.1.2宽带网的技术(176)

13.1.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177)

13.2宽带接入网技术(178)

13.2.1接入网的各种技术方案(178)

13.2.2几种接入技术的比较(181)

13.3宽带网业务(182)

13.3.1局域网高速互联(182)

13.3.2会议电视(182)

13.3.3高速Internet上网(182)

13.3.4实时影视点播(VOD)业务(183)

13.3.5远程医疗(183)

13.3.6远程教育(183)

13.3.7虚拟专用网(VPN)(183)



第十四章XDSL宽带接入技术

14.1XDSL的调制方式(184)

14.1.12B1Q方式(184)

14.1.2CAP方式(184)

14.1.3DMT方式(185)

14.1.4CAP与DMT的比较(185)

14.2XDSL的分类(185)

14.2.1HDSL(185)

14.2.2ADSL(186)

14.2.3VDSL(187)

14.2.4分离器的功能(187)

14.2.5XDSL的应用范围(188)

14.3ADSL概述(188)

14.3.1ADSL简介(188)

14.3.2ADSL的特点(189)

14.3.3ADSL的工作原理(191)

14.3.4ADSL的编码技术(191)

14.3.5ADSL的协议标准(192)

14.3.6ADSL的应用与发展(193)

14.3.7ADSL的接入(196)



第十五章异步传送方式

15.1ATM的基本概念(200)

15.1.1ATM信元(200)

15.1.2ATM的特点(200)

15.1.3通信线路、通信实体和通信规程(203)

15.2ATM交换(203)

15.2.1时分交换结构(203)

15.2.2空分交换结构(207)

15.3ATM应用(210)

15.3.1公众电信网络(210)

15.3.2公众数据通信网络(212)

15.3.3ATM数据通信接口(ATM DXI)(213)

15.3.4计算机局域网(216)

15.3.5Internet(217)

15.3.6电视(218)

15.3.7语音通信(219)



第十六章光交换技术

16.1光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220)

16.2光交换技术实现方式与原理(220)

16.2.1光复用技术(221)

16.2.2光交换技术的实现方式(221)

16.3光交换基本原理(221)

16.3.1光空分交换(221)

16.3.2光时分交换(221)

16.3.3光波分交换(222)

16.4光ATM(222)

16.5光交换器件技术(223)

16.6光交换机的发展(224)



第十七章智能网

17.1智能网概述(226)

17.1.1智能网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226)

17.1.2智能网特点(228)

17.2智能网体系结构(229)

17.2.1智能网概念模型(229)

17.2.2智能网的功能部件(230)

17.2.3智能网的目标(232)

17.3智能网业务(232)

17.3.1智能网业务简介(232)

17.3.2智能网业务举例(233)

17.4宽带智能网及其关键技术(235)

17.4.1宽带智能网(235)

17.4.2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235)

17.4.3宽带智能网的问题(237)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