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网络新闻学
|
ISBN: | ISBN 7-301-06006-8/TP·0699 |
条码: | |
作者: |
仲志远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3.00
折扣价:¥40.85
折扣:0.95
节省了2.1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63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2-1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个性化色彩浓郁的新闻论著。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立足于网络媒体所架构的媒介产业的人文视角原点,全方位地俯瞰中国大陆新闻传媒由事业机构大步迈向传媒产业的动态转换,周密地剖析了全球化人文化圈尤其是大中华地区商业网站、媒体网站、网络媒体之间的传承与流变。网络媒体的创建大多吸纳了民间商业化资本入股加盟,改变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间新闻传媒的边缘性地垃,开始了新闻传媒经营管理的复兴与求索,日趋商业化的环境里中国大陆新闻传媒争先恐后地选择与资本市场的联手,而WTO宏观视野之下海外传媒集团拥兵叩关中国大陆,传媒市场逐步开放之后各路新闻传媒群雄逐鹿,混战与较量也将从此屡见不鲜,司空见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日常业务上有着千丝万缕藕断丝连的历史渊源、变异与衍生。基于触目可见的媒介演变事实,作者指出了中国大陆新闻传媒的大致走向,淋漓尽致地走笔于新闻理论与现实操作之间,并对网络新闻的日常业务进行了可资借鉴的探索。本书适于网络新闻理论研究、网络媒体实务操作、媒体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录 第1章 网络新闻——新闻传播界跃出一彪黑马 第2章 传统新闻媒体大举抢滩互联网 第3章 民间商业化网站争相浮出水面 第4章 网络新闻媒体(新媒体)横空出世 第5章 网络新闻媒体的周边视点 第6章 媒体之间的竞合与资本市场的逐步渗透 第7章 网络新闻赋有与禀承的表象特征 第8章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比较 第9章 网络新闻的现状及其前瞻 第10章 网络新闻的版面布局与表现形态 第11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个性特点 第12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与剖析 第13章 网络新闻独领风骚的体裁 第14章 网络新闻媒体舆论导向 第15章 网络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 第16章 资讯时代新闻记者的角色转换 第17章 网络新闻报道的版权与争议 第18章 新媒体的体制与机制、管理和经营 第19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 第20章 网络新闻——无边的探索与挑战 附录 与网络新闻相关的各种公约、规定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用事实探求真相 王站 自2001年以来,中国内地已经出版的网络新闻方面的著作可谓层出不穷,但真正触及网络新闻的内涵,并在理论和操作实践方面有充足的创新与突破,既深入浅出又精辟入里的著作实在乏善可陈,大多数著作以学院派教师操刀为主,缺乏操作实务方面的亲历体察,这使得长期以来传统新闻研究的流弊顺延而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对此热闹的出版现象既欢欣几许又不无忧虑。 本书作者仲志远先生2000年初加盟中国大陆第一家网络新闻媒体——北京千龙新闻网,这使其能够在传统新闻媒体与网络新闻媒体之间,以及网络新闻的历史、理论与实务之间笔走龙蛇,抛弃了惯有的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演绎,毫无僵硬教条式的呆板。语言活泼灵动,文字激情历练,迥异于传统的新闻教科书。《网络新闻学》并不以某种单一的意识形态为终极圭臬,而立足于通行全球的经济势力的视点还新闻以产业本来的面貌,也就是以新闻为本位,着重新闻的人文色彩。本书视野开阔,紧扣网络新闻媒体的跨域性(或曰全球性)而指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新闻网站,在传统新闻媒体与新闻网站、资本势力渗透网络媒体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深度探求。 作者论述了商业网站是民间新闻传媒再度出现的一种传播形态,敢言前人之不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商业网站充任了新闻传媒的角色(除了新闻的采访权以外)。国际互联网使先前一向被权力利益集团所掌控的新闻发布权力遭受到了颠覆性的消解,个人新闻网站已经不乏其例。如果说,商业化环境下的美国因为克林顿绯闻事件而使网络赢得了新闻媒体的地位,却仅仅遭受到一些观念上的非难与利益上的分解的话,那么,集权国家里更多的还是采访权的许可与否,当然,商业网站基于眼下的现实状况而只有等待时日。 网络新闻虽然源自于传统新闻,但网络本身的传播特性却已经使网络新闻业务的摸索与探讨成为必要。海量性的新闻信息使得网络新闻的标题走上了返璞归真的路途,其明显的标志就是标题的单行化。实际上,标题与新闻正文之间存在的空见疏离性也使得网络新闻标题的内涵较之于传统新闻标题而不可避免地趋于复杂,对编辑文字功底的要求显然也远远地超出了传统编辑。此外,新闻报道的写作除了技术上的衍变之外,也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潮颠覆了往日的宏大叙事话语而转向了个性化故事化等等颇具人情味的笔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信息时代新闻记者的角色转换的论述。记者是社会的守望者和民众的代言人,而不是某一政党派别的传声筒,关怀弱势群体,匡正社会时弊……网络时代的新闻记者正在经历着自己的角色转换。 来源:新华书目报2003.1.28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