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ISBN:7-5606-1205-9 条码:
作者: 李劲东 姜遇姬 吕辉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9.00  折扣价:¥27.55
折扣:0.95 节省了1.45元
字数: 490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47600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3-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章。本书从信息、系统、组织等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讨论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面向管理,面向实现技术;分析了数据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管理和控制,尤其对结构化、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案例。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管理干部以及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设计师和程序设计师参考。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信息化与信息 1



1.1.1 信息化 1



1.1.2 信息的概念 2



1.1.3 信息的特征 3



1.1.4 信息的要素 4



1.1.5 信息的内容 5



1.2 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6



1.2.1 系统的定义 6



1.2.2 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7



1.2.3 系统模型 8



1.3 组织、管理与决策 9



1.3.1 组织的定义 9



1.3.2 管理职能 10



1.3.3 管理与决策 10



1.4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 12



1.4.1 信息管理的方式 12



1.4.2 信息资源管理 13



1.4.3 信息收集的内容 14



1.4.4 信息过载 15



1.5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6



1.5.1 定义 16



1.5.2 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 17



1.5.3 知识工作系统 18



1.5.4 信息系统的发展 18



1.5.5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点 19



小结 20



习题 22



第2章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23



2.1 信息系统的分类 23



2.1.1 管理活动的分类 23



2.1.2 信息系统的分类 24



2.2 事务处理系统(TPS) 25



2.2.1 事务处理系统的概念 25



2.2.2 事务处理系统的运行过程 26



2.2.3 TPS的运行方法 28



2.2.4 TPS的设计目标 28



2.2.5 订单处理系统 30



2.3 管理信息系统(MIS) 34



2.3.1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 34



2.3.2 MIS的组成 35



2.4 决策支持系统(DSS) 37



2.4.1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37



2.4.2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 37



2.4.3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结构 39



2.4.4 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 41



2.4.5 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 42



2.5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42



2.5.1 人工智能 43



2.5.2 专家系统 43



*2.6 电子商务 46



2.6.1 电子商务的定义 46



2.6.2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46



2.6.3 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49



2.6.4 电子商务系统的类型 49



2.6.5 网络支撑平台 51



2.6.6 电子商务组成要素 52



2.6.7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 53



2.6.8 电子商务的系统特性 53



2.6.9 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 53



小结 55



习题 56



第3章 计算机技术基础 58



3.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和信息表示 58



3.1.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58



3.1.2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61



3.2 计算机硬件系统 65



3.2.1 中央处理器(CPU) 67



3.2.2 存储系统 68



3.2.3 输入输出设备 71



3.2.4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输入设备 77



3.2.5 总线结构 78



3.3 计算机软件基础 80



3.3.1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80



3.3.2 操作系统 81



3.3.3 程序设计语言与开发工具 82



3.3.4 数据库管理系统 86



3.3.5 应用软件 86



3.4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87



3.4.1 多媒体技术概述 87



*3.4.2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与应用 88



小结 93



习题 94



第4章 数据通信基础 95



4.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95



4.1.1 基本数字通信系统 95



4.1.2 模拟通信网上传输数据 98



4.2 数据通信系统 99



4.2.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99



4.2.2 数据通信系统的硬件构成 103



4.2.3 数据通信系统的软件构成 107



*4.2.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08



4.3 通信信道 110



4.3.1 传输介质(物理信道) 110



4.3.2 多路复用 114



4.4 数据传输方式 119



4.4.1 数据信号的基本形式 119



4.4.2 信道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 121



4.4.3 数字调制技术 124



4.5 交换方式 126



4.5.1 线路交换 126



4.5.2 报文交换 127



4.5.3 分组交换 128



*4.6 差错控制技术 129



4.6.1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130



4.6.2 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式 131



小结 134



习题 135



第5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6



5.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36



5.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36



5.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9



5.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及其组织 140



5.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142



5.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2



5.2.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45



5.2.3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组成) 147



5.2.4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 148



5.3 局域网技术 148



5.3.1 局域网概述 149



5.3.2 IEEE 802.3标准 总线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 153



5.3.3 IEEE 802.5标准 令牌环网络 156



5.3.4 IEEE 802.4标准 令牌总线网 160



*5.3.5 高速以太网技术 161



*5.3.6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63



*5.3.7 交换式网络 168



5.4 广域网技术 168



5.4.1 分组交换网络 169



*5.4.2 帧中继网络 172



*5.4.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ATM网络简介 176



*5.5 网络互连 179



5.5.1 中继器 179



5.5.2 网桥 180



5.5.3 路由器 183



5.5.4 网关 184



*5.6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 185



5.6.1 网络安全概述 185



5.6.2 网络管理概述 188



小结 189



习题 191



第6章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 193



6.1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的发展 193



6.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93



6.1.2 访问远程数据资源 195



6.2 数据描述及数据模型 197



6.2.1 数据描述 197



6.2.2 数据逻辑模型 198



6.2.3 数据的物理模型 200



6.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201



6.3.1 三级模式结构 202



6.3.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203



*6.3.3 用户访问数据的全过程 204



6.3.4 用户界面 205



6.4 关系模型数据库 205



6.4.1 关系模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06



6.4.2 关系数据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207



6.4.3 关系模型的操作 208



6.5 关系数据库设计 213



6.5.1 关系数据库实体联系模型 214



6.5.2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215



6.5.3 关系数据库设计实例 217



*6.6 数据库的发展 218



6.6.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18



6.6.2 面向对象数据库 219



6.6.3 数据集市和数据仓库 219



小结 220



习题 221



第7章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223



7.1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目标与组织 223



7.1.1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223



7.1.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目标、作用、内容与组织 226



7.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 228



7.2.1 诺兰的阶段模型 228



7.2.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三阶段模型 230



7.2.3 制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231



*7.3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231



7.3.1 组织计划引出法 232



7.3.2 战略栅格表法 232



7.3.3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 233



7.3.4 企业系统规划法 233



7.3.5 关键成功因素法 239



7.3.6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其他方法 240



7.4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41



7.4.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242



7.4.2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骤 243



*7.4.3 BPR与组织变革 244



7.5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与过程 250



7.5.1 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251



7.5.2 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 252



小结 255



习题 257



第8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58



8.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综述 258



8.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261



8.2.1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261



8.2.2 原型化开发过程 263



8.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型 268



8.3.1 瀑布模型 268



8.3.2 原型模型 269



8.3.3 RAD模型 270



8.3.4 增量模型 272



8.3.5 螺旋模型 272



*8.3.6 构件组装模型 273



*8.3.7 组合模型 274



*8.3.8 形式化方法模型 274



8.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274



8.5 信息系统模型化 276



8.5.1 处理模型化 276



8.5.2 数据模型化 277



8.6 数据处理技术 280



8.6.1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281



8.6.2 数据输出 283 *



8.6.3 文件及数据库组织 285 *



8.6.4 数据库设计 288



8.7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思路 290



小结 291



习题 292



第9章 结构化开发方法 293



9.1 系统分析 293



9.2 系统分析的工具 296



9.2.1 数据流图 296



9.2.2 数据字典 301



9.2.3 处理逻辑的表达方式 303



9.2.4 系统分析报告 305



9.3 系统设计 306



9.3.1 子系统划分 306



9.3.2 代码设计 309



9.3.3 输入/输出设计 310



9.3.4 用户界面设计 312



9.3.5 模块化设计 314



9.3.6 系统设计报告 314



小结 314



习题 315



第10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317



10.1 面向对象方法的产生及发展 317



10.1.1 软件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317



10.1.2 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 318



10.1.3 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 319



10.2 面向对象的基本原理 321



10.2.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321



10.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 324



10.2.3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机制 326



10.3 面向对象分析 328



10.3.1 常见的系统分析方法 328



10.3.2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特点 329



10.3.3 对象模型 330



*10.3.4 面向对象分析(OOA)方法 334



*10.4 面向对象设计(OOD)方法 337



10.4.1 OOD 的基本目标 337



10.4.2 子系统划分 338



小结 340



习题 341



第11章 系统的实施、运行与管理 343



11.1 系统的实施 343



11.1.1 程序设计与调试 343



11.1.2 人员及岗位培训 350



11.1.3 系统试运行和系统转换 351



*11.2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353



11.2.1 信息系统安全的起因与含义 353



11.2.2 信息系统安全的设计 356



11.2.3 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和控制方法 359



11.2.4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与保险 361



*11.3 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 363



11.3.1 建立和健全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 363



11.3.2 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364



11.4 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366



11.4.1 信息系统的维护 366



11.4.2 信息系统的升级 369



11.5 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 370



11.5.1 信息系统质量的概念 370



11.5.2 系统运行评价指标 371



11.5.3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372



小结 373



习题 373



第12章 企业信息系统案例 375



12.1 案例1: 宁波市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概况 375



12.1.1 企业应用情况 376



12.1.2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方式 378



12.1.3 值得改进问题 380



12.2 案例2: 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 382



12.2.1 案例2-1: 三星集团ERP项目 383



12.2.2 案例2-2: 浙江北仑发电厂ERP项目 389



12.3 案例3: 北仑发电厂运行控制系统 393



12.3.1 网络实时系统 393



12.3.2 参数的实时处理和输出 395



12.3.3 对管理的作用 396



习题 398



参考文献 399
精彩片段:
 
书  评:




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全国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各地都提出了建设数字区域的宏伟蓝图。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提供更加方便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大众。







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到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确实存在着各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既要考虑技术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政治、经济、军事等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其关键是怎么样将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本身就是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它将这些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经过归纳、概括、总结,融合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课程,它的地位可以比喻为架在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之间的桥梁,它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善于应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的方法解决各种管理方面的问题。教材中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可能是一门课、一本书才能够阐述清楚的。由此可见,要写好一本管理信息系统的书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值得欣慰的是,编写组确定了非常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这就是“以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为核心,面向管理,努力体现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在这个原则下,本书的编写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色:



1. 介绍了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理论和技术,如信息理论、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源管理等内容。



2. 讲述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层次结构、战略规划、开发方法以及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系统实施、运行和管理等,但不过于强调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具体步骤,使本书成为系统分析设计师和程序设计师都能够使用的参考资料。



3. 与管理实际紧密结合,讨论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运营等过程的影响,企业流程重组等,列举了经作者实地考察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案例,尽可能让书中所介绍的各种理论方法都能够在案例中找到具体的应用。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全体编写人员从全局出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体现了团队精神,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积极查阅最新的国内外参考资料和相关教材,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科研成果吸纳到书中。我相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定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卷,会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



2002年10月











前 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以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新兴学科。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科学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对信息的应用。作为管理的现代化手段,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深刻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事业单位都在开发和应用各级各类信息系统,高等学校普遍设置了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信息系统工程与管理人才。考虑到教学和社会的需求,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教学和信息系统开发所积累的经验,我们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一书,希望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开发有所贡献。



根据管理类学科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要求,兼顾社会的需求,基于“既不过于强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培养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师,也不能像计算机学科的同类教材那样过于强调系统实现和软件开发,培养计算机程序开发工程师,而是两者有机结合”的考虑,本书编写的基本思想是:以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为核心,既讲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又以一定篇幅介绍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理论和技术,面向管理,努力体现“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这一主线,并精选若干案例,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本书共分12章。第1章讨论信息、系统、组织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信息系统层次划分和不同层次的系统功能。第3章到第6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等。数据通信技术为网络信息交换提供了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部分介绍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理论和技术;数据资源管理技术部分介绍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7、8章介绍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从不同层次综合性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些原则。第9章介绍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第10章介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







第11章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第12章列举了宁波地区几家企业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案例,说明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每章附有小结和习题。







为满足各种层次、类型的教学要求,本书对参考教学内容作了“*”标记。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在本书的形成过程中,组织了编写组,集体讨论定稿,并分工编写。其中,李劲东编写了第1、12章,姜遇姬编写了第6、10章,吕辉编写了第4、5章,黄永斌编写了第7、11章,周志丹编写了第3章,周志英编写了第2、9章,张涛编写了第8章。李劲东、姜遇姬、吕辉共同负责全书的统稿,周志丹协助完成了编写组织工作,姚杰、沈宏微、盛微等为本书作了大量的文字录入、制图等工作。



浙江万里学院将本书列入学院教材建设基金的资助计划,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长王刚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极大支持。宁波市信息办、市经委、市科技局以及三星集团等单位,白位杰、侯豫江、王剑荣、黄金龙、王浩军等为本书提供了许多成功案例。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作了引用,书后列出了参考书目,在此,对文献资料的作者以及给予了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对该社同志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我们真诚欢迎并感谢读者给本书提出宝贵的批评和修改意见,使其更加完善,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是:jdli@mail.zjwu.net.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