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论(21世纪经济管理类法律应用简明教材·民商法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民法概论(21世纪经济管理类法律应用简明教材·民商法系列)
|
ISBN: | 7-300-04585-5/D.779 |
条码: | |
作者: |
姚欢庆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18 |
定价: |
¥23.00
折扣价:¥20.70
折扣:0.90
节省了2.3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D0779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3-03-31 |
|
内容简介: |
编写说明 本书为21世纪经济管理类法律应用简明教材民商法系列之一。本书主要适用对象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以及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公司中非法律专业人员,帮助其了解和掌握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司法实践。 全书共四编:“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知识产权法”,这与一般的教材编写体例并不完全一致。其主要目的就是适应非法律专业人员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种编写体例有两个好处: 一是避免重复,节省篇幅。例如:按照一般的民法体例阐述,担保法中的保证与定金部分放在债的担保部分,而其他三种担保方式则以担保物权的行使进行论述。这样往往需要在担保法部分重新阐述保证与定金的内容,担保特点也需要在两个部分分别阐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 二是有利查找。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员来说,使用这种教材时,更多的愿望在于把握现行法律制度中的基本内容,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寻找相关内容。这种以立法为标准编排教材的体例有利于非专业人士查找。同时在教材编写时,仍然充分考虑一般民法的正常体例。所以在编排时首先学习民法通则,其次是合同法,再次是担保法,最后是知识产权法的内容。这样就有一个循序渐进,即从基础到专业的过程。 另外这本教材的特点还在于: 第一,言简意赅。教材的这四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写上几十万字,考虑到读者需求,故一些纯粹理论的内容或者去掉,或者略写。如基本原则、历史发展等内容都只是几句话带过,在对某个问题的理论探讨时,也只是提到有哪几种学说,同时告知通说的内容,而不一一介绍各种学说的具体内容。某些内容能够合并时都尽量合并。如“合同法”部分的合同效力的内容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则只在民事法律行为部分阐述,在合同法部分不再阐述。这样使得读者在了解制度的概貌前提下节省时间。不过在写作中,对于制度的发生原因仍有交代,使得读者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二,尊重实践。法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故在撰写教材时,非常注重目前的司法实践,凡是在具体问题上涉及当前的法律规定时,一定充分考虑目前司法实践的做法,而并非只在理论上进行探讨。 第三,跟踪最新立法。在撰写本书时,很多立法都进行了修改,如知识产权法的所有各个部门法都进行了修改,在撰写时,严格按照最新立法进行阐述。避免误导读者。 希望上述的尝试是有益的。当然,由于学识有限,错误难免,希望各位读者指正,笔者不胜感谢。此处提供本人的联系方式(电子信箱:tsgul8@mail.ruc.edu.cn),若有疑问,定当答复。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王中梅、郑晓辉帮助收集了一些材料。另外郑小敏、俞里江、张俊岩、林鸿朝等帮助校对了书稿,在此特表感谢。 编著者 2003年3月9日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序 曾宪义 法律制度为每一个现代国家谋求安邦定国进而发展社会、推进文明所必不可少的选择,法的有与无、良与恶、行与毁、守与废,一得一失之间,无不关乎国家、民族、社会的盛衰与成败。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举为治国方略,并经全国人大通过,写入了宪法修正条款。党的十六大重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到二O一O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奋斗目标。 一个国家的法制发展状况,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同时也取决于法律教育的建设与发达程度。一个国家法律文化的鼎盛必定以其人民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与坚定的法律信仰为一项主要的指标,而在社会整体之中,必定具备一个拥有相当程度法律素养的知识阶层。以法律教育的角度观之,作为教育内容的“法律”绝不仅仅只应涵括作为见诸研究、形诸学说的法律,还应当然地包含作为信念、入于人心的法律,包含作为工具、用于实务的法律。由此看来,法律的教育是具备了不同的互有差别的若干层次的,作为其顶端的是用于培养和造就专门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其教育的对象应当是将来的法学家与专门的法律工作者及治国人才,其教育的内容应当是系统而严格的法学知识体系与不同程度的法学研究方法训练,其教育的载体是各所专门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机构。而作为法律教育根基的必然是对广大民众所进行的法律普及,其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于不同阶层、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大众,其教育的内容是简要的法律常识与基础的法治观念,其教育的形式多样而广泛,均以达到以上内容的最广泛宣教与传播为目的,以法律理念的普及求得民风敦化、社会规范为其要旨。而连结全社会法律教育的基础部分与尖端部分的中间一环,便是切实使社会知识阶层整体法律素养得以提高,这一环节正是国家法律教育最需要着力的部分,一个社会知识阶层整体的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关乎国家法律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作为“国之大典”的法律制度能否通达、顺畅地在社会各领域实行也直接有赖于此,该层次上法律教育的成败应当是度量法律教育整体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对于这一部分的法律教育,其教育的对象应当是广大的高等学校学生以及众多非法律专业的实务工作人员,其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可以适用于学习者从事实务的一般法律知识及对其法治意识的强化,其教育的形式应当是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公共法律课程以及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 而在我国当前广大的知识阶层之中,除了专门的法学人才之夕L,最迫切需要掌握法律知识,在整个知识阶层当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最广泛地分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之内的,当属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包括了在不同战线上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也包括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求学的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们。他们已经或者即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经济与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中实施与其专业、工作相适应的法律教育,大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对于他们现在或将来更好地从事各自领域内的工作无疑具有最实际的意义,而对于从整体上增强广大知识分子的法律素养也将不无直接的帮助。 有鉴于以上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等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过长期的酝酿和成熟的准备,决定编写一套“21世纪经济管理类法律应用简明教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 本套教材选取了与经济、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国际经济法”四个法律部门进行编写,并按照不同的部门法学分成四个系列,每一系列均包括“理论概要”、“典型案例”、“教学法规”三个部分,既立足于基本的部门法学逻辑框架,又注重切合实际,选取了与经济、管理专业关系较为紧密的若干案例、法规加以分析讲解。本套教材坚持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贯的“高品位”、“高水准”的编写要求。“理论概要”部分由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学术中坚独立单科编著,并由其领衔编写“典型案例”与“教学法规”两个部分,力求以强大的学术阵容为广大读者奉献出一套独具权威性、新颖性、针对性、适用性的系列教材。 伴随这一套教材的圆满出版,我们相信,为迎接中国法律文明即将到来的、空前昌盛的美好前景,我们必将有能力不断地奉献出更多的成果,竭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是为序。 2002年11?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