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
|
ISBN: | 7-300-04583-9/F.1408 |
条码: | |
作者: |
吴晓求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68.00
折扣价:¥61.20
折扣:0.90
节省了6.8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F1408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3-04-18 |
|
内容简介: |
出版说明 本研究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l)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年度例行研究报告。今年研究报告的主题是“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从1997年开始至今,FSI共出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7部。这7部研究报告,从理论和政策的层面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也凝结着FSI以及与FSI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校内外诸多专家的心血和智慧。这部研究报告,曾作为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主题报告。 本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所长吴晓求教授主笔,FSI专家们联合校内外相关专家共同撰写,亦为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项目“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最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研究报告的研究、撰写、讨论和修改中,得到了银河证券、野村证券、《中国证券报》、中原证券、用友软件、宝盈基金、中国经济信息网、东方仁达、迪斯数码和搜狐网、CCTV《中国财经报道》、《中国证券》、凤凰卫视资讯台、BTV《证券无限周刊》等海内外金融证券机构和新闻媒体不同形式的帮助。本报告的出版,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对上述单位,我们深表谢意。 受主笔人吴晓求教授的邀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董安生教授自始至终参加了本研究报告写作提纲的讨论、修改并亲自撰写了部分重要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化成教授参加了本研究报告写作思路的讨论。他们的加盟,丰富了本研究报告的学术内容。 FSI副所长瞿强博士协助吴晓求教授审读并统纂了本研究报告,FSI副所长赵锡军教授审读并校订本研究报告的英文内容,FSI核心研究员林清泉教授、研究员李风云博士和李雯博士参加了修改工作。 本研究报告代表了主笔人和FSI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所持的主要观点。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核心观点 从资本市场角度解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建立在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公司资本结构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更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现实中,尤其是在中国不太规范的资本市场架构下,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纷繁复杂。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特殊性,既有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特征,又受非制度性因素的惯性影响。 中国的实践似乎在说明,现实中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资产价值是相关的,同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MM定理认为,在外部环境包括税收等条件既定或不考虑的情况下,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资产价值无关。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著名的MM定理以来,诸多学者一直在试图做放松MM定理前提条件的研究,以试图重新解释在企业考虑了公司及个人所得税、潜在破产成本、债务代理成本与收益等约束条件后的所谓最优资本结构存在的可能性。这种不断逼近现实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构成了不同层面上的理论创新。 在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公司追求的目标函数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资产价值最大化和公司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上述不同的目标函数对公司治理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包括股权结构、股东结构和激励机制等制度化因素对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而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存在着有别于成熟市场国家的独特特征。与此同时,行业成长周期及其市场竞争态势、控制权市场等非制度性因素,也逻辑地影响着公司资本结构。 研究表明,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