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附习题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新编西方经济学教程(附习题集)
|
ISBN: | 978-7-5642-2639-8/F.2639 |
条码: | |
作者: |
孙永伟 顾雅君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93.00
折扣价:¥88.35
折扣:0.95
节省了4.65元
|
字数: |
972千字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8-07-01 |
|
内容简介: |
从内容结构上来讲,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思想及理论。基于此,教材沿用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增加了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的新发展两部分内容,按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构成分别进行讲述。其中,“微观经济学”中,包含了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沿革和价格理论两部分内容;“宏观经济学”中,主要论述了收入(或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等内容以及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的最新发展两个方面。 这样的内容安排,从形式上较为严格地遵循了西方主流学派的经济学体系。但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界对许多问题的分析并非完全统一于主流学派,不同观点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经济愈是发展,经济社会的系统就愈是复杂。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更是派别林立、观点纷杂,甚至结论相悖。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同时,也对其他理论观点做出了单独说明,并对观点之间争论的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并明白: 我们所学习的只是众多经济学流派中的一支,并不说明其正确性或唯一性,也不说明其具有学科研究的一般性。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序言 (1)
前言 (1)
上篇 微观经济学
Ⅰ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3)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名称的源起 (6)
1.1 经济与经济学 (6)
1.2 西方经济学 (15)
1.3 本章小结 (19)
1.4 思考题 (20)
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 (21)
2.1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1)
2.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4)
2.3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29)
2.4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知 (30)
2.5 本章小结 (34)
2.6 经济学小资料——现代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 (36)
2.7 思考题 (37)
Ⅱ 微观经济理论——价格理论 (39)
第三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 (41)
3.1 市场 (42)
3.2 需求及需求曲线 (42)
3.3 供给及供给曲线 (48)
3.4 均衡价格 (51)
3.5 本章小结 (54)
3.6 思考题 (55)
第四章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57)
4.1 需求弹性 (57)
4.2 供给弹性 (66)
4.3 供求曲线弹性的实际应用 (68)
4.4 本章小结 (70)
4.5 思考题 (71)
第五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73)
5.1 与效用相关的一组概念 (75)
5.2 基数效用论 (76)
5.3 序数效用论 (82)
5.4 预算线 (86)
5.5 消费者的均衡 (88)
5.6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91)
5.7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96)
5.8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101)
5.9 本章小结 (103)
5.10 思考题 (104)
第六章 生产与成本 (106)
6.1 企业的目标 (107)
6.2 企业的生产和利润 (109)
6.3 生产函数 (114)
6.4 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 (130)
6.5 本章小结 (142)
6.6 思考题 (142)
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144)
7.1 不同类型的市场 (145)
7.2 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46)
7.3 竞争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149)
7.4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51)
7.5 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 (155)
7.6 市场经济之中“看不见的手” (156)
7.7 本章小结 (159)
7.8 思考题 (159)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60)
8.1 生活中的垄断 (161)
8.2 垄断市场 (162)
8.3 寡头市场 (170)
8.4 垄断竞争市场 (176)
8.5 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180)
8.6 不同市场模型的比较 (182)
8.7 本章小结 (184)
8.8 思考题 (184)
*第九章 策划与博弈 (187)
9.1 策划学 (188)
9.2 博弈 (191)
9.3 博弈策略 (194)
9.4 占优策略 (197)
9.5 纳什均衡 (198)
9.6 本章小结 (199)
9.7 思考题 (200)
第十章 生产要素市场 (201)
10.1 要素与要素市场 (202)
10.2 生产要素内涵的扩展 (204)
10.3 厂商行为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要素需求 (205)
10.4 要素所有者对要素价格的决定——供给方面 (220)
10.5 不平等——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239)
10.6 本章小结 (241)
10.7 相关知识 (242)
10.8 思考题 (243)
第十一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245)
11.1 一般均衡理论 (246)
11.2 经济效率 (248)
11.3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50)
11.4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53)
11.5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55)
11.6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257)
11.7 社会福利最大化 (258)
11.8 效率与公平 (261)
11.9 本章小结 (262)
11.10 思考题 (263)
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65)
12.1 市场失灵概述 (266)
12.2 不完全竞争 (267)
12.3 寻租 (269)
12.4 外部性 (271)
12.5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 (275)
12.6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278)
12.7 本章小结 (282)
12.8 思考题 (283)
下篇 宏观经济学
Ⅲ 宏观经济理论——收入(就业)理论 (287)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292)
13.1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293)
13.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基本概念 (303)
13.3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305)
13.4 名义GDP和实际GDP (306)
13.5 宏观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的循环 (307)
13.6 宏观经济学小知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演变 (309)
13.7 本章小结 (310)
13.8 思考题 (311)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Ⅰ (312)
14.1 均衡产出 (313)
14.2 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314)
14.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322)
14.4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325)
14.5 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28)
14.6 本章小结 (329)
14.7 思考题 (330)
第十五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模型 (331)
15.1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 (332)
15.2 利率的决定 (333)
15.3 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 (340)
15.4 LM曲线的特殊性 (345)
15.5 本章小结 (345)
15.6 思考题 (346)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Ⅱ: IS-LM模型 (347)
16.1 投资的决定 (348)
16.2 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 (354)
16.3 IS-LM模型 (358)
16.4 IS-LM模型的意义及局限 (363)
16.5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365)
16.6 经济学小知识 (366)
16.7 本章小结 (366)
16.8 思考题 (367)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368)
17.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 (369)
17.2 财政、货币政策对GDP的影响 (372)
17.3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374)
17.4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384)
17.5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392)
17.6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393)
17.7 供给管理的政策 (394)
17.8 本章小结 (396)
17.9 思考题 (397)
第十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99)
18.1 总需求曲线 (400)
18.2 总供给曲线 (405)
18.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09)
18.4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411)
18.5 本章小结 (412)
18.6 思考题 (414)
*第十九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416)
19.1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417)
19.2 汇率和对外贸易 (423)
19.3 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 (425)
19.4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432)
19.5 经济政策和事件对开放经济的影响 (440)
19.6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445)
19.7 本章小结 (452)
19.8 思考题 (454)
第二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455)
20.1 失业的描述及其经济学解释 (456)
20.2 失业的原因 (461)
20.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463)
20.4 通货膨胀的描述 (464)
20.5 通货膨胀的衡量——消费价格指数(CPI) (468)
20.6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经济效应 (470)
20.7 本章小结 (477)
20.8 思考题 (480)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481)
21.1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482)
*21.2 新古典增长理论 (485)
21.3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490)
21.4 本章小结 (494)
21.5 思考题 (496)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相关背景知识 (497)
22.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498)
22.2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01)
22.3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513)
22.4 本章小结 (517)
22.5 思考题 (518)
Ⅳ 发展中的西方经济学 (521)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 (523)
23.1 预期革命——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 (523)
23.2 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整合” (524)
23.3 研究方法的六个倾向 (526)
参考文献 (532)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