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 - 企业物流技术培训教材系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 企业物流技术培训教材系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教材)
ISBN:7302056242 条码:
作者: 张成海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0.00  折扣价:¥19.00
折扣:0.95 节省了1元
字数: 241千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2-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教材简介:本书针对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方法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背景、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以及供应键管理的战略问题和组织问题。通过对供应键管理所需要的三项基础技术——标识(ID)代码、条码和电子数据交换的介绍,引申出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技术或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订货、连续补货技术、通过式运输技术等,同时介绍了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最后分析了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书适合于已经过人或准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MBA、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师生或研究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丛书总序Ⅴ前言Ⅸ第1章供应链及其管理1

1.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1

1.1.1国内外对供应链管理的各种论述1

1.1.2造成供应链管理概念混乱的原因3

1.1.3供应链的定义4

1.1.4供应链管理的定义5

1.2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6

1.2.1供应链的结构模型6

1.2.2供应链的节点、长度和体积7

1.2.3供应链的特征8

1.2.4供应链的类型8

1.2.5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0

1.2.6供应链管理的内容10

1.2.7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职能和流程11

1.2.8供应链管理的特征11

1.3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动因及其在管理学中的地位13

1.3.1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动因13

1.3.2供应链管理与战略管理13

1.3.3供应链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14

1.3.4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管理15

1.3.5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16

1.3.6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18

1.4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问题21

2.1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21

2.1.1供应链管理战略产生的必然性21

2.1.2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关注点24

2.1.3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25

2.2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支撑体系28

2.2.1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8

2.2.2业务外包32

2.2.3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3

参考文献34



第3章供应链管理的组织问题36

3.1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支撑体系36

3.1.1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36

3.1.2组织结构支撑体系的内容42

3.2供应链管理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46

3.2.1人力资源知识化和群体互补47

3.2.2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人力资源49

3.3供应链管理的文化支撑体系51

3.3.1文化定位51

3.3.2文化整合52

参考文献53



第4章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信息技术55

4.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55

4.1.1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55

4.1.2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9

4.1.3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60

4.2标识代码63

4.2.1信息编码技术及其标准化63

4.2.2标识代码标准体系63

4.3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70

4.3.1引言70

4.3.2条码技术71

4.3.3射频识别技术75

4.4电子数据交换(EDI)76

4.4.1EDI技术概述76

4.4.2EDI的特点及成本效益分析78

4.4.3EDI标准79

4.4.4EDI的新发展88

4.5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89

4.5.1互联网技术89

4.5.2电子商务90

参考文献96



第5章供应链管理技术98

5.1生产运作技术98

5.1.1企业资源规划98

5.1.2延迟策略99

5.2物流运作技术101

5.2.1第三方物流系统101

5.2.2卖方管理库存102

5.2.3计算机辅助订货(CAO)103

5.2.4连续补货程序(CRP)105

5.2.5通过式运输105

5.2.6CRP POS系统106

5.2.7商店电子收货系统106

5.2.8仓库电子收货系统107

5.2.9定期盘库系统/实时盘库系统107

5.2.10POS数据库107

5.2.11POS扫描108

5.2.12订单管理(POM)系统108

5.2.13卷型笼排序108

5.2.14SKU预测109

5.2.15空间管理系统111

5.2.16供应商执行系统111

5.2.17车辆计划与线路安排112

5.2.18车辆载货优化112

5.2.19仓库管理系统113

5.2.20待上架商品准备服务113

5.2.21进店包装服务113

5.3营销运作技术114

5.3.1品类管理114

5.3.2产品、价格和促销数据库115

5.3.3优化品种组合116

5.3.4优化促销117

5.3.5优化新产品引进117

5.3.6货架优化117

5.4财务运作技术117

5.4.1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117

5.4.2应付款系统119

5.4.3应收款系统119

5.4.4开票系统119

5.4.5电子资金转账119

5.4.6电子远程现金管理系统121

5.4.7电子远程支付系统121

5.4.8发票处理系统121

参考文献121



第6章供应链管理方法123

6.1快速反应(QR)123

6.1.1QR的概念123

6.1.2QR的产生背景124

6.1.3实施QR成功的条件125

6.1.4实施QR的收益126

6.1.5QR的最新发展128

6.2高效客户反应(ECR)131

6.2.1ECR的概念131

6.2.2实施ECR 的原则132

6.2.3ECR产生的背景132

6.2.4ECR 的四大要素133

6.2.5ECR中使用的关键技术133

6.2.6实施ECR的效益134

6.2.7ECR的实施方法134

6.2.8ECR与QR的比较135

参考文献136



第7章高效补货的供应链模型137

7.1高效补货的基本问题137

7.1.1高效补货的概念、内容和基本流程137

7.1.2高效补货的利益137

7.2高效补货的供应链模型的设计139

7.2.1模型的设计目的139

7.2.2模型的组成与分类139

7.2.3模型实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140

7.2.4模型中的补货技术或系统141

7.2.5模型的实施过程141

7.3直接商店交货的供应链模型的运作过程143

7.3.1初级模型143

7.3.2高级模型145

7.3.3最佳运作模型148

7.4通过零售商配送中心交货的供应链模型的运作过程150

7.4.1初级模型150

7.4.2高级模型151

7.4.3最佳运作模型154

参考文献156



第8章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157

8.1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157

8.1.1供应链管理处于启蒙阶段157

8.1.2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分析158

8.2我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161

8.2.1技术问题161

8.2.2标准化问题163

8.2.3观念问题165

8.2.4贸易伙伴的合作仍不够理想165

8.2.5联合计划、信息共享不够166

8.2.6组织结构问题166

8.2.7人才问题166

8.2.8供应链物流运作成本高166

8.3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分析167

8.3.1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力度和启蒙教育,转变观念167

8.3.2加快条码、EDI、电子商务的推广力度167

8.3.3成立相应组织,加强标准化工作168

8.3.4理论界应与企业界结合,加快供应链管理的推广169

8.3.5加快商品信息数据库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169

8.3.6加强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170

8.3.7以零售商店的高效补货为突破口,积极试点170

参考文献170



参考文献汇总172
精彩片段: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仅仅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相差甚远,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因此,研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应对入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张成海编著。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取自于作者在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期间撰写的《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与运作模式》博士学位论文。在此论文基础上进行增删、整理和编纂,使本书既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参考书,又符合丛书要求,成为可供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使用的教科书。

本书第1章对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定义、供应链的结构模型、节点、长度与体积、类型,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内容、特征、职能、流程、原则和目标等。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动因及其与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物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管理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第2章讨论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问题。在分析供应链管理战略产生的必然性、主要内容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支撑体系,包括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业务外包,并建立战略贸易伙伴关系。

第3章对供应链管理的组织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组织结构变革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支撑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支撑、人力资源支撑与文化支撑。组织结构支撑包括实现组织转型、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和供应链流程团队;人力资源支撑包括人力资源知识化和群体互补、充分利用企业外的人力资源;文化支撑包括文化定位和文化整合。

第4章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信息技术。在分析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信息技术,包括标识代码、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提出了标识代码和条码在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模型。

第5章分析总结了供应链管理的各种技术。包括生产运作技术、物流运作技术、营销运作技术及财务运作技术。

第6章介绍了两种供应链管理方法:快速反应(QR)、高效客户反应(ECR)等。

第7章对供应链高效补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条码扫描技术、EDI技术以及多种供应链运作技术的商店高效补货的供应链模型。

第8章分析了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对策。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我的导师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詹荷生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同行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或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资料,作者已尽可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若某些资料由于疏忽没有指出其出处,本人深表歉意。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成海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