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月6日,象征着美国民主精神的国会山发生暴乱,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试图以暴力阻止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两年后,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特朗普再次“振臂一呼”。
原本休眠、萌芽或蠢蠢欲动的社会思潮与格局演变,随着不同政治人物的粉墨登场,以一种被激化、被利用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根据世界收入不平等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发现,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平均基尼系数为0.36,而在冷战结束以后的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平均基尼系数达到0.4,整体明显提升。
《失序的美国》一书认为,收入分化引致的社会分裂、民粹主义,最终以特朗普的当选迎来高潮。而“拜登经济学”的“使命”,则注定在于应对这一局面,应对的方式则是重拾国家干预主义。
拜登政府的政策目标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以劳工为中心”;二是“以中国为中心”。其背后的政策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的深刻分裂,包括经济不平等恶化、社会分化、政治极化。
无论是为了弥合社会分裂而重新拥抱国家干预主义的拜登政府,还是2024年有可能卷土重来的特朗普,在强化对中国的战略打压上,已成为美国两党之间“难得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失序的美国》一书中对美国社会思潮演变的分析,对大历史视野下“拜登经济学”及中美关系的探讨尤显意义重大。

《失序的美国》(订购)
刘元春 刘青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3月出版
推介语
本书汇聚了中美政经论坛顶尖学者的观点,深入探讨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作者观点鲜明,语言犀利,为社会各界人士认识美国政经变幻和中美政经交往的未来发展提供助益。
内容简介
拉长历史视野来看,当前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意味着对里根经济学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背离,以及对罗斯福“新政”和约翰逊“伟大社会”纲领的回归。
多年来,美国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把国内经济复苏、联络盟友、重建国际规则和价值观工具四个着力点充分结合,形成一张又一张组合牌,明显体现出当前美国政府在外交、经济问题上的娴熟和老练。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正在深刻影响各国经济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实现。中国该如何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如何影响未来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
打开本书,你将厘清美国失序背后的逻辑,以及中国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的中国。
作者简介
刘元春,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10余本。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十届和十一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吴玉章社会科学奖优秀奖”等。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其中包括3次总理经济专家座谈会),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咨询专家。
刘青,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SCI)编委等。主要研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与并购,企业创新,中国经济发展。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国际顶级期刊《经济研究》、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部委及地方政府项目数十项,曾获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最佳论文奖、安子介论文奖、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