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科普人的创作指南
一书让你知 AI、知科普、会创作、会对话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
与大型语言模型(LLM)携手并进

《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订购)
杨文志 包明明 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出版
出版背景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力量,它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已有数据寻找规律,并通过预训练大模型、生成式对抗网络等方法,自动生成文章、视频、图片、音乐和代码等各种类型的内容。
在这一背景下,大型语言模型(LLM)深入发展并快速迭代,在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带来了数据驱动的乘数效应。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普工作显得愈发重要。如何让科普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是每一位科普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技传播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兴趣爱好者等利用大模型辅助科普的迫切需要,《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应运而生。
图书介绍
本书深入浅出地将大模型的基本原理(知AI)、科普的理论方法(知科普)、科普创作的技巧(会创作)、与大模型对话的技巧(会对话)四者深度融合,不仅介绍了AI和科普创作的原理,还具体讲解了利用大模型辅助创作科普文章、讲稿、讲解词、新闻等各种作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兼具引领性、科学性、新颖性、指南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介绍

作者说
杨文志:“大模型辅助创作:开启科普范式转换的序曲——撰写《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有感”
我与明明博士基于多年的科普经验,融合对大模型(LLM)的理解及其在科普创作中的深度应用,共同撰写的《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一书,并在近日面世。此书不仅详细阐述了大模型在科普创作中的应用,更揭示了人机协同在科普领域的新范式,希望为科普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大模型加持,带来科普创作新的革命
科普,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一直致力于将科学的深邃与智慧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然而,传统的科普方式往往受限于创作者的知识广度和表达技巧,难以在科学性、准确性与吸引力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随着大模型的崛起,这一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正在引领科普创作进入新时代。它能迅速整合海量科学信息,为科普工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不仅提升了科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在创作效率和准确性上实现了显著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大模型具备深度洞察受众特性的能力。它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认知特点、兴趣和文化背景,生成极具针对性、千人千面、对齐性的科普内容。这意味着,无论是孩子、老人,还是专业人士、科普新手,都能在大模型的帮助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普呈现方式。科学知识由此变得亲切有趣,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和喜爱。
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不仅拓宽了科普的受众范围,更提升了科普效果。人们在享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大模型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更深化了我们对科普理念的理解。
大模型辅助创作,呈现科普新的场景
在《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一书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科普创作的艺术与技巧。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战经验,我们展示了大模型如何助力生成各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包括科普文章、演讲稿和讲解词等。
书中不仅详细解析了大模型这一前沿技术,更将其与科普创作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普创作模式。在大模型辅助下,科普创作从繁重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变成了一种人机协同、科学对话、智慧开启、满怀期待、乐享体验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大模型的力量更加高效、优质、准确、对齐地传递科学知识,同时保证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激发公众对科学的无限兴趣和热情。
值得强调的是,书中并未盲目推崇大模型的全能性。相反,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强调了人机协同在科普创作中的重要性。在大模型的智能辅助下,科普工作者得以从繁重的信息筛选与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的创新和优化上从而打造出更加精彩、有深度的科普优秀作品。这种合不仅提高了科普创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赋予了作品更高的准确性和趣味性,更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体验。
同时,我们也敏锐地关注到大模型应用中可能涉及的隐私与伦理问题。在热情拥抱技术革新的同时,我们提醒每一位科普创作者必须时刻铭记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红线,确保科普活动的科学性、合法性与正当性。这种对技术应用的深刻洞察与对社会责任的坚守,为科普创作领域注入了更为科学、理性、健康与和谐的生态氛围。
大模型辅助创作,助力科普踏上新的征程
在当今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科普工作肩负着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一书的出版,希望为我们揭示科普创作的新方向,开启科普工作的新征程。
我们希望无论是科普工作者、教育者还是对科普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因为书中不仅提供了实用的科普创作方法和技巧,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前瞻性的思考展现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科学、文明、进步的科普未来的愿景。
我们希望,《大模型:我的科普创作助理》不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部宣言,它宣告科普创作新时代的到来。在大模型辅助下,我们有信心将科学的魅力播撒到每个角落,以更为高效、准确、有趣的方式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大模型,共同踏上科普创作的新征程,为科普高质量发展、为科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的元素!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