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苏州大学社《解读苏南》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苏州大学社《解读苏南》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1-09-07 09:19:04  来源:苏州大学社 
 

  2011年9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苏州大学出版社共同合作完成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解读苏南》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苏州大学副校长田晓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副院长朱信凯,苏州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建初、总编辑耿曙生以及来自于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农民日报等媒体记者3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解读苏南》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主持。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在讲话中首先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认为《解读苏南》的出版是出版界的一件幸事。并指出,苏南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前沿地区,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书中关于苏南实践经验的概括对我国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前我国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乡发展的互动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这样一本巨著来概括苏南经验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解读苏南》是一部对中国区域发展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和阐释的发展经济学力作。相信《解读苏南》的出版,必定会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收获和深刻的启迪。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在发言中首先感谢苏州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鼎力支持,认为这部沉甸甸的著作凝聚了作者很多的想法和心血。温铁军教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追踪苏南地区,用十几年的时间调查研究,再用好几年的时间来写作,分析,很不容易。我们的学者、教授、知识分子,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参与、融入,有所作为,温院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本书不是一部概念性的著作,里面有图表统计,前后对比分析以及全球同时期发展情况的比校分析,内容是可信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本书的出版可以引发学者的深层次思考,有利于讨论和研究中国社会传统、现实和未来的结合。
  

  苏州大学副校长田晓明指出,《解读苏南》一书,是出版社的同志们根据课题的需要,力邀温铁军教授创作完成的,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范例。《解读苏南》一书有许多理论和学术的创新。与以往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解读苏南》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对苏南模式进行了“去意识形态化”的解读,也就是抛弃了长期以来夹杂其中的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由此也就避免了许多无谓的争论,在这个前提下,运用“地方政府主义”理论,解读苏南地区的发展路径,梳理其研究思路和逻辑,其大致可归纳为:苏南地区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工业化过程,工业化的不可逾越的前提是资本积累,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为进行资本积累,就必须有着相应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书中并以大量的实地调查案例予以佐证,读来非常令人信服。
  

  学术研讨会上,本书策划者之一、苏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沈海牧介绍了《解读苏南》一书策划和出版经过。作者温铁军院长介绍了《解读苏南》历时四年,六番调研、八易其稿的成书经过和研究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解读苏南》给与分析与解剖,认为该书视角独特、观点鲜明,通俗易懂,该书的出版,不仅对探寻苏南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新形态、新规律,引领人们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而且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方向与模式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依据。

  《解读苏南》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军教授领衔著述,苏州大学出版社倾心策划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拨冗为序。

  该书依据对苏南地区的大量实地调研资料,对苏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原始积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与乡镇企业发展、宏观经济波动与乡镇企业改制、国内产业的国际扩张等苏南经济发展过程和内在动力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解读,进而又以“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工业化进程”等八个“专题报告”以及永联村、蒋巷村、苏州工业园区等典型“案例研究”等对其理论观点予以诠释,客观而深入地解读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具有苏南特色的制度机理在乡村工业化、地区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苏州大学社2011.9.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