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晚,《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一书的作者丁业鹏先生在上海季风书园举行了一场生动的讲座,讲座题目为《为什么要革命》。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救亡,救亡就是要免于帝国主义的瓜分。然而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其民族主义的矛头所向并不是帝国主义,而是中国内部的满洲政府。为什么会这样?丁业鹏先生解释道,排满并不是革命党人的终极目的,而只是救亡的一个手段。 西方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灾难深重”的一面,还有“文明”的另一面。辛亥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党人都相信,只要中国人“文明”了,那么自然就可以和帝国主义平起平坐,不再受它们的欺凌。所以,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在辛亥革命时期转化成了中国内部的矛盾,成了追求西方文明的新式知识分子和保守的旧式知识分子的矛盾,而辛亥革命宣告了前者的胜利。 最后,丁业鹏先生指出,如果对革命的期望像革命所宣传的那样高,那么革命后失望是难免的。现在我们应该处理好我们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使得今后我们再也不至于走到革命这一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