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4日上午,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留学史丛书”首发式暨“留学生、现代性与资本语境”小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举行。“留学史丛书”主编、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叶隽,《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译者、美国默士达大学教授谭汝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于述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并发言。包括《新京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在内的5家媒体记者来到现场采访报道。
会议的讨论主题为“留学生、现代性与资本语境”。自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技术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化时代的资本属性日益凸显。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西方现代性标志,不但成为其历史语境的重要标志,而且也逐步颠覆了原有的社会伦理秩序,新构了一种以器物为根本、以逐利为核心的整体文明结构。所以,18世纪的那代知识精英,如席勒,早就意识到,“给近代人造成这种创伤的正是文明本身。只要一方面由于经验的扩大和思维更确定因而必须更加精确地区分各种科学,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这架钟表更为错综复杂因而必须更加严格地划分各种等级和职业,人的天性的内在联系就要被撕裂开来,一种破坏性的纷争就要分裂本来处于和谐状态的人的各种力量。”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语境,仍大致不离此一描述。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留学史丛书”共有三本,分别为《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异文化博弈——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西学东渐》。其中,新近出版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展示了大量近代中国留日、留美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以及学生运动的一手资料。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日]实藤惠秀著
谭汝谦 林启彦 译
978-7-301-20057-5
定价:49
2012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自甲午战争之后的1896年首派留日学生起,至抗战爆发的1937年全面停派止,四十二年间,中国人留学日本者总数不下5万人,蔚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留学运动。本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书信、日记、著译书刊、口述史料以及档案文牍等为据,详述这一留学运动的缘起和演变、留日学生就读的学校和课程及组织、活动,并专章讨论留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语言、翻译、出版等各方面的贡献和影响,是留日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此次以香港中文大学1982年版的中译本为底本修订,纠正了谬误,并补译了后记(长文),以飨读者。
《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
叶维丽 著
周子平 译
978-7-301-20058-2
定价:30
2012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20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为关注点,考察这一时段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经历和选择,从中透视几代留美学人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的思想和社会实践轨迹。不仅仅关注教育史和中美文化关系史,更关注两种文化交汇冲撞中蜕变出来的“现代”中国人:组织留学生社团,呼应国内的宪政运动;重新定位知识阶层与国家的关系;面对种族歧视;处理婚姻与爱情问题;“现代”的业余生活等,尤其对少有人关注的女留学生群体的经历和思想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究。立论基于大量第一手资料,使历史鲜活可感,全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作为教育史的普及读物。
《异文化博弈——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西学东渐》
叶隽 著
978-7-301-15150-1
定价:58元
2009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中国现代留欧学人的几个代表人物——严复、蔡元培、李石曾作为主要参照系和个案,观照个案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三人在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场域各就其位,探讨留欧学人在现代中国语境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