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场关于“图书”的中西对话与碰撞——外研社《书业十记》(英汉双语)首发仪式在京举行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一场关于“图书”的中西对话与碰撞——外研社《书业十记》(英汉双语)首发仪式在京举行
2012-09-03 10:17:59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播田薇主持


会议现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


外研社社长蔡剑峰


现场交流

  本网讯 2012年8月30日上午九点,外研社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作家交流区举行《书业十记》(英汉双语)新书首发式。《书业十记》由中英两国的资深出版人吴伟女士与潘仕勋先生合作撰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新闻出版总署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国家汉办副主任静炜、剑桥大学出版社亚洲区总裁罗融安(Tony Lund)、剑桥大学出版社大中华区总裁袁江、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和新书作者等参加了首发式。

  本书作者吴伟和潘仕勋围绕中国出版与世界的十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前景如何?中国出版能为世界做什么?数字化的浪潮会给出版业带来怎样的推动和颠覆?中国参展团如何在国际书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其中有从业多年的经验分享、深入浅出的思考,所谈也并不局限于出版,更涉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建设等议题。

  本书的中方作者吴伟女士曾就职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现任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长期从事出版组织、策划、编辑、经营以及对外出版管理工作。她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主要设计和实施者,在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方面贡献卓著。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潘仕勋先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者,曾先后在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法国、英国居住过,并在中国香港工作和生活过11年。他曾是英语老师和特许会计师,并在石油化工企业、实时新闻媒体和印刷公司就职,最终加入剑桥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他积极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在中国出版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为《书业十记》撰写的序言中指出:“《书业十记》是一本难得的、奇特的书。关于文化的跨国对话已有多种图书出版,但是关于文化的主要载体——图书的对话却极为罕见。出版人重视跨国文化交流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大幸事,他们是制定出版计划的人,在计划之始就策划生产能够全球分享的作品,必对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邬书林副署长在致辞中赞誉《书业十记》的创意。他认为,“对话与交流”在全球化的时代愈发重要,而图书无疑是增进交流理解的捷径。从这一点上来说,《书业十记》的出版有着特殊意义,它无异于拓展了中西交流的渠道,使两侧的人们得以更广泛地聆听彼此的呼声,阅读彼此的心灵。

  外研社社长蔡剑峰从本书的出版过程讲起,认为两位作者的洞见中有诸多共识共识,更有中西文化碰撞时带来的精彩的火花,书中呈现的是两位作者多年从业经验与思考的结晶。

  《书业十记》首发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播田薇主持,访谈环节两位作者为现场听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对话。在谈到方兴未艾的数字出版时,两位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吴伟认为,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是瞬息万变的机遇和挑战,潘仕勋亦认同数字媒体将来一定占据主要地位,但并不是一个直线行进的过程。两位资深出版人还分享了参加国际书展的经验,并为中国参展团提出了建议。吴伟认为:“中国展团在书展上做活动,太过中国化,基本上属于自娱自乐,很少与国际接轨,外国人参加的很少。”潘仕勋则更期待“北京国际书展努力成为西方世界考察中国出版物的一个窗口”。

  相信,《书业十记》的出版将进一步加强中西出版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中国出版人能更近距离地体察世界书业发展,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一个有着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当代中国。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2012.8.3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土山湾印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遥望土山湾 追寻消逝的文脉》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03.23 10:14:02)
  • 探索中西翻译史的整体观——写在《中西翻译简史》出版之际 (2010.02.22 14:29:29)
  • 《中西通俗小说叙事:比较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07 13:55:28)
  • 陈丹青VS梁文道谈新书:常识的中西对立让我们难过 (2009.01.09 9:32:41)
  •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武汉大学社 (2007.12.26 16:36:50)
  • 现代“病人”是怎么产生的?《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04.21 15:35:46)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道与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较哲学重要问题研究》带着生命颤动的哲理之网 (2005.08.24 15:35:57)
  • 重庆大学出版社“中西医会诊系列” (2005.02.24 9:52:51)
  • 人大社《文化漫谈》探究中西文化交流历程 (2004.12.14 16:36:08)
  • 和刘小枫对话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一书出版 (2004.06.22 15:34:02)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