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十,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虽年届花甲,仍在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用“天天有激情,时时在状态”来形容杜晓十的工作,是再贴切不过了。对很多人来说,一时有激情易,天天有激情难。他却与众不同,他是一个对出版有追求的人,对出版心驻激情的人,工作起来“不要命”。 在2012年的全国音乐类图书市场上,人音社一举拿下了销售册数、销售码洋、动销品种的三个“第一”。这一骄人成绩让全社人激动,作为主管图书出版副总编辑的杜晓十,可以说功不可没。难怪社里人都说,杜总在人音社工作虽仅仅7年时间,但他是在用人品打造音乐图书精品。 他,开创了一种模式 2007年5月22日,是一个让杜晓十铭记终生的日子。 这一天,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纪念日,也就在这一天,人音社精心打造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15部总谱出版,邀请北京交响乐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首场《曲库》交响作品音乐会。这场声势浩大的交响音乐会,不仅开创了中国交响乐作曲家新作品的首例,而且开创了“作曲—出版—乐谱租赁—演出”音乐出版产业化“大合唱”的范例;不仅是把“纸媒谱本”转化为“现场音响”的一次立体策划成功尝试,而且是人音社团队能量的一次完美展示。 杜晓十就是《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丛书的总策划。如今,在人音社,出版交响乐作品已成为常态,这套丛书共出版了50多部,交响作品音乐会连续演出了5年,《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已成为人音社的一大经典品牌,树立了中国音乐的一座丰碑。也正因此,5月22日,被作曲界赞为“中国作曲家的节日”。 赵季平的《第一交响曲》、鲍元恺的《炎黄风情》、郭文景的《蜀道难》、叶小纲的《地平线》……曲谱无声心有声,一管一弦总关情。每忆及此,杜晓十都会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交响乐作品长期被国外垄断,出版中国当代作曲家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也一直是他的梦想。但真正运作起来很难,费了不少周折。难在哪儿?最难的是资金,怕赔钱。 总谱专业读者少、出版成本高和市场回报慢,杜晓十担着风险启动了这个文化意义深远的曲库项目。为了出好这套丛书,杜晓十到处“化缘”,全国各大音乐院校跑了一圈,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找院长寻求赞助。“有的时候,为了等院长,在门外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杜晓十坦言,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成果,会引起了曲库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中的28部作品输出到欧美国家。 他,引进了“菲伯尔” 从美国引进《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是杜晓十策划打造的一部大众音乐经典图书。 南希·菲伯尔与德尔·菲伯尔夫妇是美国著名的钢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他们在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设立了菲伯尔钢琴研究院,作为其“钢琴之旅”系列教学的国际培训中心。菲伯尔夫妇已出版了超过200种专业图书,15个国家使用其开发的钢琴教材,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已被世界多所顶尖大学及音乐教育工作室选用。 为什么引进这套“钢琴之旅”教材?杜晓十说,“我在大学里工作了很长时间,从家长到孩子都觉得学钢琴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中国儿童钢琴教育该怎么做,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钢琴技术融于一个个音乐情景中,能够让孩子把这些技巧用他在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动作自然地做出来,整堂课像在做一个过家家的游戏一样。他说:“我们下这么大力气引进这套书的目的,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钢琴教材大多来源于美国,但其实在美国这些教材已经都不用了。《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这套书在美国销量第一,而且因为它真的有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感受到参与其中的快乐。” 杜晓十说,这套教材是在美国原版的基础上由作者进行了更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特点的改编,许多乐曲是特意为中国学生而创作的,无论旋律还是节奏都尽可能地考虑了中国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 “音由心生,乐从乐起”。这是这套教材的宣传语,也是杜晓十和他的团队最为期待的一种学习境界。相信这套教材不仅会改变人音社在初级钢琴教程领域的弱势地位,而且将会改变孩子们学习钢琴的心理与技术。 他,快乐并忙着的人 认识杜晓十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能干事、干实事,我就干”,“清闲并不是一种幸福”,这些都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来人音社工作之前,杜晓十已经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音乐学科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从大学教授调到人音社当出版人,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但一直从事音乐学术的他,有他对音乐出版的独特追求。 为实现追求,杜晓十付出良多。 2011年10月体检时,他被查出肺癌,已是二期,11月做了手术,随后进行化疗、放疗。住院期间,正是其承担的40卷《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重大工程项目筹备最关键的时候。这一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出版项目,获得980万元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为了确保按时保质出版,他在病房里召集编辑们开起了策划会。这一举动让社领导班子和同事们感动不已。 人音社社长莫蕴慧对记者说,杜晓十在手术康复后,谢绝班子同事的好意,主动申请每天按时上班、随时加班、天天都来,他经常说“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干这个”,这种爱岗敬业精神值得全体员工学习。 就在记者采访杜晓十的第二天,他又率队前往德国,与全球最大的音乐出版机构——朔特出版公司洽谈合作业务。 睿智、儒雅,是杜晓十给人的最深印象;平和、亲切,是生活中的杜晓十给人的最大感受;务实、敬业,是工作中的杜晓十给人的最真感觉。而“干事,就要出成果”,则是杜晓十多年来在工作中一直所倡导和坚守的理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