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香·生活》 ISBN:978—7—304—06056—5 作者:潘奕辰 定价:¥56.00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内容简介: 香,在中国古代,用途极为广泛。除了祭祀天地神灵、祭奠祖先长辈之外,更多的则是驱除野兽蚊虫,驱邪去秽。诸如宫殿居室要熏香,被褥衣服要熏香,身体要佩戴香囊。大臣向皇帝奏本之际,也要于舌尖之下含压一丸“鸡舌香”,才敢启奏,唯恐满口秽气熏着皇上。皇室、官宦、士人们,大都颇有些讲究,宋代大文豪苏轼平生最喜的《赏心十六事》之第九事,便是“晨兴半炷茗香”。即便条件一般的百姓之家,也要寻找些艾蒿菖蒲等,为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香,后来也作为宗教的礼仪与虔诚的承载。在东汉时期,又被本土诞生之道教、印度舶来之佛教等宗教普遍运用,于香云缭绕,梵音袅袅之间,神佛们宝相庄严,接纳着信徒们的顶礼膜拜。 香,在中国古代更是医家必备。在《千金要方》、《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等诸多医典之中,香料都被广泛用来治病养生。日本、韩国等国家至今盛行的香茶之事,也都是唐宋时从中国传播去的,后来被日本人演绎成为“香道”、 “茶道”之形式。由于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变革,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香文化却被相对稳定而简单化的日本保留。这些年经台湾而回归,在本土盛行起来,使得中国古来随性的生活伴侣,变成仪轨与形式。这,实在是国人的悲哀,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都在追寻我们古人香文化的本真。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总是在最为适宜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奕辰先生在追求美好生活之时,发现了香的曼妙,由喜爱到享受,由享受到研究,又升华至于著书立说,实在是大家不曾预料到的。我与奕辰先生虽然同住一个小区,同在一栋楼内,几年来也许见过,也许没见过,也许经常擦肩而过,像所有世人一样,总未晓得对方。一次偶然泊车于楼门前,偶然抬头看见滚动的灯箱,几句颇为醒目的关于香的语汇,引导我去叩响了“木风香堂”之门,一位优雅责气的女士迎迓入室。于是,结识了这位芳邻。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