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性工程,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资料保存下来。丛书第一批出版的10部学术传记记述了10位著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丛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于2013年5月出版。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于2010年正式启动,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性工程,旨在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优秀科技人物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原始素材。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采集工程一期拟完成300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工作。
采集工程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为确保采集工作规范科学,启动之初即成立了由中国科协主要领导任组长、12个部委分管领导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采集工程的宏观指导和重要政策措施制定,同时成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负责采集原则确定、采集名单审定和学术咨询,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承担具体组织和业务指导工作,建立专门的馆藏基地确保采集资料的永久性收藏和提供使用,并研究制定了《采集工作流程》、《采集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基础文件,作为采集人员的工作指南。截至2012年底,已启动247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获得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资料21496件,数字化资料72310件,视频资料96582分钟,音频资料104289分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采集工程的成果目前主要有三种体现形式,一是建设一套系统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数据库”(本丛书简称“采集工程数据库”),提供学术研究和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家之用;二是编辑制作科学家专题资料片系列,以视频形式播出;三是研究撰写客观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研究报告,以学术传记的形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出版。随着采集工程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将有更多形式的采集成果问世,为社会公众了解老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探索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提供客观翔实的史料支撑。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首批10部)
书名 作者 定价(元) 卷舒开合任天真 何泽慧传 刘晓 55 此生情怀寄树草 张宏达传 李剑 张晓红 55 从红壤到黄土 朱显谟传 赵继伟 张春娟 等 45 梦里麦田是金黄 庄巧生传 杨 坚 43 山水人生 陈梦熊传 张九辰 45 大音希声 应崇福传 王传超 45 做一辈子研究生 林为干传 田永秀 王安平 45 寻找地层深处的光 田在艺传 胡晓菁 43 剑指苍穹 陈士橹传 鲁卫平 等 55 举重若重 徐光宪传 叶青 黄艳红 朱晶 55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