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重庆、昆明时代著名的“张家四姊妹”之一张充和的口述故事《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7月13日,该书作者、旅美作家苏炜带着新书亮相彼岸书店,与读者分享写书过程中与张充和相处的点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几近消失的遗憾。《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歌唱家范竞马、社科院文学所靳大成作为嘉宾出席读书分享会。
张充和,1913年生于上海,是当今寥寥可数的世纪老人之一。她与胡适之、沈尹默、章士钊、张大千、卞之琳等名家皆师友相从,在书法、昆曲、诗词领域颇有造诣。
《天涯晚笛》的作者苏炜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因是张充和老人的耶鲁晚辈,又与其居所紧邻,多年来登门求教书法诗词,其间张充和向苏炜口述人生故事,经由苏炜悉心整理,编撰成书。
在新书交流会上,苏炜介绍自己写此书的缘由:“很多人问我在腥风血雨的二十世纪里有许多大人物,为什么写云淡风轻的张充和?在我看来大时代大历史是很重的,一直在变。而张充和总是气定神闲地写诗、习字、拍曲,是轻的,不变的。”他认为这正是张充和对于今天这个世界的意义:“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里山水云间的留白。”
张充和一向随和温婉。“和张先生交流是很轻松的,每次去拜访她我几乎不预先准备问题,通常是看老人家的书桌上摆着谁的书,就在研墨的时候聊起来。老人家很健谈,就算是一只杯子也有很多故事可讲。听她讲与那些名家的往事,是在享受那个时代的风华。”读书会结束后,苏炜告诉记者。
“张充和不是旧式小姐,而是新女性,但她的讲究和雅致像是生命一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苏炜向记者介绍,在向张充和学习书法的时候,老人每次都要先从研墨开始,拒绝使用墨汁,她认为用墨汁是破坏规矩的。“后来我在耶鲁大学教美国人书法,也从这里开始教。”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主要篇章都经过张充和亲自审校与修改,后来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已经不能亲自审阅。苏炜根据两人对话时的笔录对照史料仔细校验。去年这本书在香港问世,苏炜把成书带给张充和。“老人现在精神已经不太好了,但是她抱着这本书欢喜地看了一个星期,看完后对我说了两个字:好极!”
“我在张充和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雅’,现在的社会里几乎看不到了。”苏炜在活动现场感慨,到场的嘉宾纷纷表示赞同。《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我们现在心仪的‘民国范儿’,其实就是这种优雅的人生态度,传统文人身上的美丽优雅,在现在的中国已经很少见到了。我希望大家能从苏炜这本书里看到有这样的人活着,世上有千万人想这样活,也能活出这个样子。”文/张知依
来源:YNET.com 北青网2013/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