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
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这20年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亲历者,集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和新闻评论员于一身的白岩松与这个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1993年5月1日,随着《东方时空》的开播,我走上主持人位置,以《东方之子》为主要的栏目载体,主要身份是一个人物的采访者。
从1996年《东方时空》第一次改版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报道结束,我明确了自己身上的主持人符号,并且更大范围地走向公众,由采访者变成主持者、评论者。
从悉尼奥运会报道结束到2011年11月,我基本没做节目。我一直在研发《子夜》这个栏目。这一年,也是我思考、沉淀的一年。
从2001年《东方时空》第三次改版到2013年8月19日,这一阶段淡化了我作为主持人的角色,却强化了我作为一个制片人的角色。我接连打造了《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和《新闻周刊》。
从2003年辞去制片人到2008年,我重新回归主持人的角色,然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等,这是一个转折期。
2008年3月24日,《新闻1+1》开播,我的身份被打上了“评论员”。新闻评论员,是我自那以后乃至未来主要的身份。
未来,评论员这个角色我会一直做下去,但是这只会占我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力,剩下的精力会去做新栏目的研发,去关注这个时代,比如说人的生存状况与人群的内心挣扎、追求与信仰等。
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开疆拓土的人,接下来还会开,人到中年的时候,不往上,就容易往下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有重新出发的心态。
【作者介绍】
邹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老师。
白岩松:
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主持人。
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来源: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