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物流经典译丛 - 学术专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学术专栏
物流经典译丛
2003-07-14 14:19:01  来源: 
 
物流经典译丛丛 书 前 言

 全球范围内对物流的高度关注只是近些年来的事情。在这种关注和推崇中,同时也产生了对物流褒贬不一的各种评价。可以说,中国的物流热更具有代表性。批评者认为,我国政府、企业、媒体、研究机构对待物流有炒作之嫌,我国的物流发展中泡沫成分较多;乐观者认为,我国各界对物流的关注与支持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水平的提高。不论对这种现象持何种评价,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物流在较短的时期内就走过了概念学习阶段,不再对“物流是什么”的问题纠缠不休了。人们逐渐认识到物流是一个外延十分广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包容性很强。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人而言,掌握和记住“物流”就是“物流”或“物的流”就可以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物流主要是就一个行业或产业而言的。从产业的意义上来说,普遍认为美国物流协会的物流定义较具权威性:“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这是1998年CLM对物流的最新定义,原文为: 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implements,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effective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services,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customers requirements.) 大约四五年前,人们对“物流”一词还较为陌生,国内书店关于“物流”的书籍相对较少。为了普及物流基础知识,让有关人员学习物流理论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我们编写了《企业物流管理培训系列教材》,经徐苗文、胡俊明、牟惟仲、吴润涛以及丁俊发等一代中国物流奠基人修改、审校,于2000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因时间仓促和知识所限,该管理系列丛书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算是“赶了个早集”。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且连续再版印刷。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随后又编写了《企业物流技术培训教材系列丛书》,包括《物流配送》、《仓储规划与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仓储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实用建模方法及数据挖掘》五本书,在这五本书中我们着重从技术的角度阐述和分析物流。

 在编写物流技术丛书的同时,我们对英文版的物流书籍进行了广泛的检索,跟国外很多家出版社进行了联系与协商,经精心筛选、斟酌、分析,然后选定五本最新出版的英文原版书,即《配送物流新趋势》、《运营管理新概念与案例》、《企业流程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及《运营管理——一种供应链方法》。这些书的内容互不重复,都能代表国际物流实践或者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希望这五本书的组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国际上物流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总体趋势。

 《配送物流新趋势》是一本论文集,理论性很强,每篇论文均从某一角度给出解决配送物流问题的优化方法。《运营管理新概念与案例》是一本MBA学生教材,但供应链管理是该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本书可以看出运营管理跟供应链与物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书中的大量案例分析对帮助理解运作管理概念十分有用。《企业流程管理》主要介绍研究运作核心观念的创新方法,其中运作、财务和市场一起构成了经营中的三个主要的功能性领域。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崭新的管理企业流程流(MBPF)的观念,这是一种研究运作核心观念的创新方法。MBPF认为运作管理即为对企业流程的设计和管理,并利用这个观点作为研究运作的统一范例。《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突出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向读者介绍了构成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基础的重要原则,表明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采购和供应职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认识到高效的采购与供应职能可以为企业的业绩做出重大的贡献,采购和供应管理已成为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一。《运营管理——一种供应链方法》一书,是一本关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运作管理环境以及相关供应链管理的完整的、具有操作性的论著。本书虽然突出了欧洲的特点,但其内容具有全球性。该书详细叙述了组织的战略要素以及营销与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司战略、选址、质量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等,强调组织是一个系统,在系统设计中,要考虑产品设计、过程设计、运作网络以及人力资源的相互关系;着重提出了运作管理与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包括:需求预测、布局设计、库存管理、生产能力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精益生产、JIT、采购与外包、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可靠性和维护等。该书的可贵之处是它进一步提出了运作管理和供应链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决策制定与风险管理、统计质量控制、运作排序、财务分析以及审核运作等。

 其中《运营管理新概念与案例》和《企业流程管理》两本书似乎脱离了物流丛书的主线,然而,这两本书中均有大量的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章节,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把这两本书列入物流译丛,是编者特意的安排,是为了体现物流管理与运作管理密不可分的联带关系。这两本书均是国外大学MBA学生的教材,所以我们旨在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学习物流必须跟运作管理相结合,现实世界是立体多维、色彩斑斓、多种学科绞絷,难解难分;“物流科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和多种学科的交叉,因此我们在研究物流或是供应链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与之相关的领域。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一点也不懂物流或者供应链管理的话,那么所学知识也将是残缺和不系统的。

 物流界的专家学者们在对物流进行阐述时,与物流相对应地列出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人流等概念。有人说,如果对各种不同的“流”进行归纳,所有的“流”可以用“信息流”和“物流”两种“流”来概括,因为人亦是物质的,“人流”也可并入“物流”中,这种概括有一定的道理。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流”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人类不能只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现实世界才是最本真的。“信息流”不可少,但“物流”更重要。由此看来,物流热不无道理。

 编写物流丛书,不仅是为了飨食读者,对编者和译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编译这套丛书给我们一个学习与思考物流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的很好的机会。近两年我们参加有关物流的学术讨论和社会活动相对较少,除了倾力于译丛的翻译修订工作外,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更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务实的研究工作。一个阶段以来我们在城市地下管道物流系统(Underground Logistics System,ULS)和真空管道运输(Evacuated Tube Transportation,ETT)方面倾注了不少心血。去年,气压管道物流系统在我国许多医院中开始使用,无疑这是城市管道物流系统的一种形式。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城市配送问题将逐渐通过管道物流系统来解决。ULS和ETT一起,将是解决未来快速物流与高速运输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飞机和磁悬浮列车的问世,影响运行速度的机械磨擦被消除。如今,大气阻力正成为影响运输速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ETT正是旨在同时消除机械磨擦和大气阻力的一种运输方式,虽然它的实现还需要假以时日,但这种趋势与发展方向是明确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是IT,明天是ETT。”

 在丛书翻译期间,我们两度去美国,走访了许多从事物流研究和实务运作的美国研究院所及企业,使得翻译的准确性得到了较充分的保证。翻译稿经过初校后,我们请台湾地区的高校、企业界以及物流协会的物流学者和专家们进行审校,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交流还不是那么通畅,这也是本译丛的翻译出版工作持续较长时间的直接原因。我们始终把翻译质量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准确地反映原著内容,文字通顺,语句流畅,为此我们做了很多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案头工作。但限于水平,错误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

 感谢所有在编译过程中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的朋友们!



丁立言张耀平 2002年8月于北京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