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杰里·本特利Jerry H.Bentley,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F.Ziegler
2015年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的一则新闻让人既愤慨,又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日本政府向美国出版商McGraw-Hill提出抗议,希望其修改Traditions and Encounters: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Past(中译本:《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关于慰安妇与南京大屠杀的叙述,而其理由则是,这本书的记载与日本政府的立场有出入。
显而易见,这又是日本政府试图篡改历史的再一次努力。从一本被美国多所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入手,不得不说,日本政府真是举止荒谬、用心良苦——不仅在本国的教科书中上下其手,而且试图对他国指手画脚了。
在采访中,作者赫伯特•齐格勒教授显得无奈而又困惑,更是毫不含糊地使用“荒谬”“愚蠢”(It’s ridiculous,it’s silly.)这样的词汇描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他直言自己无法理解一国政府出于何种动机,才会做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的的举动。在他看来,唯一的可能性是安倍政府试图以这种修改使日本的历史变得“好看些”。然而这在他看来,唯一的效果只会是给日本带来耻辱。有着数十年历史学研究经历的齐格勒教授对于安倍政策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右翼、民族主义、修正主义。
齐格勒教授说,许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一位他从未见过的荷兰专家甚至专程致信表达对他的支持。而美国学术界,可能包括政府中的很多人都感觉“受到了冒犯!”——这显然是理所当然的,不仅因为在信仰舆论自由的美国人看来,日本政府的举动简直滑稽可笑,更因为对于人性、正义、公理的信仰,对于慰安妇、南京大屠杀暴行的谴责是每一个理智、善良的人共同秉持的信念!
当日本政府荒谬地纠缠一本教科书,纠缠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人数,他们在害怕什么?当你尊重历史,历史也会给你尊重;当你在试图涂抹过去,过去只会令你耻辱。德国和日本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德国,尽管背负着无比沉重的过去,背负着集中营、大屠杀的黑暗和耻辱,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直面过去,给人类、给自己做出了令人赞赏的交代;而在日本,却有整整一代人生活在被歪曲、篡改的历史中,仍然不知道那段时间曾经发生了什么。“荒谬”“愚蠢”,安倍政府这次碰壁而归实在是自取其辱!
齐格勒教授的反问掷地有声:即使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数量不是书中说的那么多,而是少了一些,就能够把它变成“好一点的屠杀”吗?在生命面前,数字,有意义吗?显然,日本政府并没有想明白。或许,安倍真的应该好好读读历史了,至少,该读一读这本《新全球史》。
女性与战争
慰安妇
女性在战争中的经历不总是高尚的或者得到许可的。日本军队招聘、强征了20 万名年龄在14 岁到20 岁之间的女子到军队妓院中服务,这些地方被称为“舒适的家”或者“慰安中心”。军方将妇女作为天皇的礼物赠与军队,这些妇女来自日本的殖民地,如朝鲜、台湾、东三省以及日本在菲律宾和东南亚的其他占领区。大部分军妓来自于朝鲜和中国。
一旦被迫从事这种帝国卖淫活动,这些“慰安妇”一天要接待20—30个男人。由于驻扎在战区,女性们也经常面临着与士兵一样的危险,很多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有些人则被日本士兵杀死,特别是如果她们想逃跑或者感染上了性病的话。在战争结束时,日本士兵屠杀了大批慰安妇来掩盖他们的恶行。建立慰安院背后的动因来自于南京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中,大量中国妇女被日军奸淫。为了避免这些暴行,日本军队又制造了另一种暴行。在战争中活下来的慰安妇经历了深深的耻辱,她们或者隐瞒她们的过去,或者回避她们的家人。战后,她们也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生活或和平。
(摘自中译《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第338—339页)
《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第一卷:公元1000年之前 第二卷:1000—1800年 第三卷:1750年至今 作 者:〔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 译 者:魏凤莲 定 价:第一卷:88元 第二卷:72元 第三卷:78元 开 本:16开 版 别: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出版 书 号:第一卷:978-7-301-23650-5 第二卷:978-7-301-23652-9 第三卷:978-7-301-23651-2
内容简介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越了跨国贸易、商业网络、比较政治等“跨国境”的初步研究,终于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关联”与“互动”的强调。
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所追求的,不仅是描述“全球史”的面貌,更进而努力追问“全球史”何以呈现今天的面貌。他们以“传承”与“交流”两大主题,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既关注各文明社会独有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与文明成就,更倾注心力于它们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斓的文明网络,以系统、清晰、生动而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鸟瞰式全景。
(第一卷)《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本卷讲述自史前时代至公元1000年的历史,将这一时期分为“早期复杂社会”、古典社会的形成”“后古典时代”三大历史阶段。
(第二卷)《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本卷讲述自公元1000年至1800年的历史,将这一时期分为“跨文化交流的增速”与“全球一体化的缘起”两大历史阶段。
(第三卷)《新全球史》把全球历史的整体框架解析为七个大的时段,在每个时段,既展现社会的整体变迁,也描绘作为社会纹理的个人命运,从而成就了一种大小毕现的阅读感受。本卷讲述自公元1750年至今的历史,将这一时期分为“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与“当代全球重组”两大历史阶段。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