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多年前,纳粹排犹遍及欧洲,犹太人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流亡。一艘艘轮船仿佛“诺亚方舟”,载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来到了上海,全世界唯一能够大规模接纳犹太难民的土地。在这里,饱受战火煎熬的两国人民相濡以沫,共度时艰,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以色列信使报》《犹太早报》《黄报》一份份老报纸、老照片聚焦于沪上犹太难民,见证许许多多的故事,哪怕只是片断……
70多年后,这方土地一直是犹太难民和上海人魂牵梦绕的情结。女大使寻根、大画家找阿妈、犹太女孩找到上海爷叔;上海人三代护书、昔日邻居回忆外国弄堂、布鲁门撒尔为何八次回虹口、“上海奇迹”如何传到联合国,“上海故事”又如何感动美国国会山?犹太难民与上海黄包车的缘分,如何绵延70余年至今?……一代代人心想上海、情牵虹口,演绎出犹太难民和上海的许许多多新故事、上海记忆……
2015年9月1日,上海市政协牵头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和平、友善、包容”为主题的“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在上海市政协裙楼二楼江海厅举行隆重的新书首发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二战前后犹太人受纳粹迫害期间,中国人民和上海这个城市接纳了救援了近3万名犹太难民,这段闪烁人性光辉的历史事件,被公认为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一大“善举”和贡献,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犹太难民与上海”这套书以国际人士关注的这段历史为背景、以平和中肯的方式讲述了中国人民和上海与犹太难民的故事。这套书是2015年中宣部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包括四册散文故事和一册故事绘本,分别为《海上方舟》、《情牵虹口》、《尘封往事》、《上海记忆》和《海上明月——犹太人在上海画影》(内容提要详见附录),共收录故事108篇、500余幅图片和四幅长卷。这套书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娓娓讲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引人深思、引人动容、引人警醒、引人感悟。旅居奥地利的画家陆志德长期从事上海犹太难民题材的绘画创作,其画作得到犹太友人的喜爱,他专门为丛书创作了40余幅画作并集结成了《海上明月——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画影》。
上海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专门为丛书作序。吴志明主席在丛书序言中写到“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友善、包容的民族。过去,我们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遭受苦难的人们;今后,我们仍然会用最坚定的信心,张开双臂去拥抱和平。但愿这本书给我们带来充满意义的启迪”。
据出席首发仪式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透露,这套书自策划之初就备受国际上著名的人文出版社青睐。目前,荷兰Brill公司等著名出版公司开始洽谈这套书的版权输出事宜。除此之外,在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支持下,这套书还将于今年10月份法兰克福书展上举行“犹太难民与上海”《海上明月——犹太人在上海》的国际首发仪式和版权输出签约仪式。“犹太难民与上海”是我国内政外交史上特殊的一页,本套书的出版将进一步展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历史贡献,弘扬中国人民善良、包容的优良品质,塑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上海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副主席周太彤、秘书长贝晓曦,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柏安伦等出席活动。市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仪式由虹口区政协主席管维镛主持。活动仪式上,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主任道书明代表主办方致辞,《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主编王健、犹太后裔沙拉•伊玛斯作了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针对“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的主题出版作了交流。吴志明等领导向以色列驻沪总领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上海文史馆、中福上海少年宫、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等单位赠送了“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中共虹口区委书记吴清表示,虹口区将运用好“犹太难民与上海”这一珍贵资源,留住历史记忆,弘扬“和平、友善、包容”精神,让更多人知道犹太人避难上海的故事。政协副主席周太彤指出:《和平、友善、包容----犹太难民与上海》这套书使飘散在世界各地的“虹口记忆”和“上海故事”能够集结起来,完整地反映了犹太难民与上海的历史与近况,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增添追忆历史、面向未来的一抹亮色。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