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当代文学如何“历史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文学与历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当代文学如何“历史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文学与历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5-12-08 16:21:19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文学与历史学术研讨会”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主持会议

  2015年12月4日下午,“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文学与历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主持,孟繁华程光炜、白烨、贺绍俊、陈福民、张清华、杨庆祥、黄平、杨晓帆等学者参加了讨论。

  孙郁教授指出,现代文学是当代文学的起点,“鲁郭茅巴老曹”是贯穿了现代和当代的文学研究对象,程光炜教授选择这六位经典作家作为“转轨研究”的对象,体现了他清晰的文学史意识,和把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努力。当代文学研究是有魅力的,这种魅力,从程光炜等人这一代,延续到了杨庆祥等人这样年轻的学者身上。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烨表示,孟繁华程光炜陈晓明三人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很有价值。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虽然种类众多,但有学者个人鲜明特色的不多,这本书把这三位学者对“六十年”的不同描述分析集中到一起,体现了出版社的创意。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福民也对《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表达了赞赏之情,他认为,这三位著名学者特别的合作方式,机缘难得,写作方法和个中情怀颇有“民国范儿”,堪称一本重要的“大家小书”。他还赞赏了《文化的转轨》一书中的诸多“闲笔”,并指出《寻找文学的新可能》一书是为未来的文学史准备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贺绍俊认为,《寻找文学的新可能》一书的亮点是,研究者、批评者、研究对象和出版者一起构成了“文学现场”,共同参与到文学经典化的过程中。

  程光炜陈述了自己这些年里学术研究思路的变化,他说,这十年来渐渐发现,郭沫若、巴金、茅盾等人都很不容易,他们做的不是“政治”,而是“国家”的事情。当他们参与到可以让这个国家稳定很多年的工作的时候,个人受一点委屈,写一些违心的文章,都没有太大关系。

  孟繁华回顾了《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一书的写作缘起,总结了当代文学“撰史”以来的学界景况。

  杨庆祥对在座的各位前辈表示感谢,他说,这么多年来,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年轻一代学者是在非常宽容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为当代文学及研究提供了特别大的空间。因为各位老师特别包容,特别自信,不怕年轻辈乱说,所以年轻人才可以“野蛮生长”。

  参加会议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黄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杨晓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华积等年轻学者。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刘方、张雅秋也列席会议。

  “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由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该丛书以文学史研究为特色,致力于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化”。本次发布会共推出新书三种,分别是孟繁华程光炜陈晓明合著《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程光炜著《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杨庆祥编《寻找文学的新可能》。近期,该丛书还将推出另外两种:台湾学者赵刚的《左眼台湾——陈映真的文学之路》,李陀、程光炜《放宽小说的视野》。

  在《中国当代六十年》一书中,孟、程、陈三位对当代文学60年各有自己的描述和总结。《文化的转轨》一书中,作者避开学术写作的严正刻板,以“私人导游”的方式深入历史现场,探察“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位作家从1917到1949到“文革”结束这一曲折动荡的时间段里的个人境遇变迁。《寻找文学的新可能》展现的是一群80后批评者对当下一些新锐作家如徐则臣、蒋一谈等人的观察与批评。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