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国际心理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情绪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国际心理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情绪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3-24 08:28:48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由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编写,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杨玉芳任总主编。文库选择的内容都是当代心理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富有成果的理论学派和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有重要价值的应用领域。各作者都是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治学严谨,在相关领域都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是一套心理科学系列丛书,不同于普通教科书系列,将着重反映:1.当代心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方法论和发展趋势;2.近年来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进展,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3.反映和集成中国学者在不同领域所作的贡献。其目标是:1.引领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2.展示心理学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3.为心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争取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支撑条件。

  《情绪心理学》是“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第二本,今天特别编发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等)为《情绪心理学》一书所作前言,以飨读者。

  国际心理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情绪心理学
  
傅小兰

  情绪是“知情意”三种基本心理过程之一,它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情绪心理学》作为《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一本,旨在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系统梳理国内外情绪心理学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成果,重点介绍新研究、新范式、新成果,并注重反映中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的贡献。本书分为14章,作者分别是:

    1.总论(曲方炳、王云强)
    2.情绪理论(曲方炳、李贺)
    3.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郝芳)
    4.情绪的外部表现及识别(申寻兵、吴奇)
    5.情绪的生理激活及其测量(李开云)
    6.情绪的毕生发展(陈文锋、仝可、唐薇)
    7.情绪记忆(赵科、范伟)
    8.情绪智力(张兴利、李丹枫)
    9.情绪与注意(任衍具、梁静、郝芳)
    10.情绪与学习(付秋芳、王云强、尚俊辰)
    11.情绪与决策(李晓明)
    12.情绪与道德(王云强)
    13.情绪与行为(宋胜尊)
    14.情绪与疾病(汪亚珉、王影、邓晓西)

  上述23位作者都是当前活跃在心理学科研和教学一线且治学严谨的年轻人。

  概括而言,本书的特点表现在基础性、系统性、经典性、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证性并重,在引经据典的同时力求全面反映本领域最新动态,且充分吸纳本领域的最新观点。

  第1章“总论”是本书的开篇章节,该章首先界定了情绪这一概念,然后简洁明快地展示了从古代哲学到近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研究的完整画卷,介绍了情绪研究中情绪诱发和情绪测量的常用方法。

  第2章“情绪理论”全面介绍情绪心理学发展至今的各种理论,并根据研究者对不同情绪理论的观点和争论,说明了当今情绪研究的四种取向,即基本情绪理论取向、评价取向、心理建构取向、社会建构取向。

  第3章“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从情绪的分类取向和维度取向两个角度,较全面和系统地阐释了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并在各种情绪的评价部分列举了丰富的量表评价和实验评价范式。

  第4章“情绪的外部表现及识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最新的研究,对表情的识别及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还结合计算机对表情自动识别的相关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对表情识别的应用有较多的着墨。

第5章“情绪的生理激活及其测量”系统地介绍了测量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中枢神经反应、生化反应常用方法和指标,并基于不同的测量指标详细介绍了基本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中枢神经反应模式及生化反应模式,以及基本情绪的特异化研究。

  第6章“情绪的毕生发展”以生理发展为主线,阐述了情绪的早期发展和老龄化,并针对情绪早晚期发展的共性问题阐述了情绪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文化属性。

  第7章“情绪记忆”注重梳理总结情绪记忆的最新研究成果,写作中研究和实际生活并重。主要阐述了情绪记忆的影响因素,情绪记忆的脑机制及其个体差异等。

  第8章“情绪智力”按照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逐步探讨情绪智力的本质、测量以及其与其他心理行为的关系,并明晰学术研究中情绪智力概念与大众心中情商概念的区别。

  第9章“情绪与注意”注重对情绪与注意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以该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来组织材料,力求选择经典的实验范式和研究成果,突出该领域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问题,在兼顾引用经典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选择能够反映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本领域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第10章“情绪与学习”着眼情绪与学习的相互作用,首先介绍情绪对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影响以及神经机制,然后介绍情感化学习及其对认知的影响及应用,最后介绍情绪在学生学习与学业成就中的作用。

  第11章“情绪与决策”首先对影响决策的诸多情绪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进而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对预期情绪、预支情绪和偶然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力图通过对经典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介绍向读者呈现出相对完整的情绪与决策间的关系图,并对一些关键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归纳。

  第12章“情绪与道德”紧密结合国际研究前沿,力求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试图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来梳理情绪对道德心理的影响,注重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模型的评论和推介,而非简单的只列举某些研究结论。

  第13章“情绪与行为”既关注情绪对行为的影响也重视行为对情绪的作用,既关注个体的情绪与行为也强调群体的情绪互动对群体行为的影响。首先探讨情绪与行为的关系,阐述情绪与行为的发生顺序、身体活动和生活事件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等,然后探讨了情绪调节与行为改变问题,并归纳了情绪调节的技能,第三、四部分分别阐述了攻击行为和其他趋避行为的情绪基础,如伴随焦虑、恐惧的选择行为、羞怯与网络成瘾行为等,最后探讨了群体情绪与群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了情绪感染、群体性事件及其与社会风尚之间的关系。

  第14章“情绪与疾病”从理论演变的角度阐述了迄今为止人们有关消极情绪导致疾病的重要认识,并综述了相关的样本研究。

  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会比较全面地认识情绪的产生过程和作用机制,了解情绪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理解情绪调控的科学依据,进而能更深入地开展情绪心理学研究,或者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情绪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傅小兰研究员主编的《情绪心理学》由各路专家执笔,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交融,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内外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且写作严谨,文笔流畅,可读性高,是我国目前该研究领域的一本上乘佳作。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可作专业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和高等院校教材,对于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理解情绪和调节情绪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张厚粲

  《情绪心理学》是傅小兰研究员及其写作团队在该研究领域数年耕耘、潜心研究和归纳总结的成果。本书基于详实的实证研究,既深入阐释情绪理论,情绪成分和情绪发展等基础性问题,又详尽介绍了情绪的研究方法,以及情绪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广泛影响。

  本书作者注意到,在复杂的人类心理结构中,情绪活动广泛存在;阐述了情绪与认知、记忆、注意等多方面的关联,纳入了人类社会与诸如教育、疾病、灾害、犯罪等多方面的应用篇章,鲜明地提示了情绪心理对人的社会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重大影响,对人的个性培养、人性的完善不可或缺。

  本书力求全面反映国内外的最新动态,有评介也有创新的思考,是国内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又一力作,显现了我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的出版,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订购
傅小兰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75-4089-7
2016年1月
68.00元

  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孟昭兰教授倾情推荐!

  《情绪心理学》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系统展示当前国内外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全貌和新进展,从情绪理论、情绪成分、情绪发展、情绪与认知、情绪与疾病等方面阐释情绪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本书是傅小兰究员与二十余位研究者的集成之作。作者秉持科学精神,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汲取国内研究成果,力求兼收并蓄;细品经典研究神韵,彰显现代科技精萃,力求古今交融;剖析流派理论观点,介绍技术方法范式,力求虚实结合;探究情绪本质规律,分析现实生活行为,力求雅俗共赏。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