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校庆来临之际,在全校师生的期盼中,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回到母校,出席校庆活动。4月17日下午,《袁隆平自传》赠书仪式暨《袁隆平传》首发式在光大礼堂举行,袁隆平基金也在会上启动。

下午15时,光大礼堂前的广场已被拥挤的人流排起了长长的夹道。15时15分,在黄蓉生和丁忠民等领导陪同下,袁隆平出现在光大礼堂门前。瞬间,西大学子和校友门们纷纷沸腾热闹起来。拍照、献花、挥手……他们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这位86岁高龄的老校友归来。
“谢谢校友和母校,我回来了”。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原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专研,让他满载一身荣誉。尽管如此,他却十分平易近人。一身质朴的灰色西装和白衬衫,与人聊天时,一直保持着微笑。

袁隆平基金启动仪式、《袁隆平自传》赠书仪式暨《袁隆平传》首发式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国正式开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高中琪出席,黄蓉生书记在会上讲话,仪式由副校长丁忠民主持。

黄书记一声“隆平学长”,让在场师生和校友倍感亲切。她说:多年来,“隆平学长”从西大出发,经过多年跋涉,走在科学的殿堂。黄书记还“点击”了袁院士生活中的另一面:拉小提琴,唱英文歌……袁院士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着在场师生。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为西南大学捐赠《袁隆平自传》,西南大学经过近1年准备的《袁隆平传》也一同首发。刘旭副院长概述了袁院士的简历并给予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杰出代表”的高度评价,他强调了袁院士“榜样的力量”,号召学子通过阅读袁隆平传记得到激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此次首发的《袁隆平传》由重庆著名传记作家郭久麟历时一年采访撰写,近40万字,由学校出版社出版。郭久麟在发言中表示,自己多次赴三亚、长沙等地见袁隆平,与之攀谈,被他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所折服;还从同班同学、同事等处获得大量材料,最终写成《袁隆平传》,为西南大学校庆献礼的同时也向袁隆平致敬。“在当年中国科学技术还较落后的条件下,他花十年时间研究出超级杂交水稻,可说是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大师之一。”
在首发仪式上,袁隆平向母校捐赠出20万元的个人资金,作为母校110周年的生日礼物,也用来启动袁隆平基金。“这些钱,用来捐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希望他们扎根田野和基层,为国家农业发展献出青春”,袁隆平微笑着说,这是自己作为“老校友“的一点心意。他希望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早日取得新的突破,实现真正的“禾下乘凉梦”。之后,他衷心祝愿母院繁荣昌盛,母校越办越好。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赵子华接收了袁院士“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赠书。黄蓉生书记向袁隆平院士颁发了捐赠证书。含弘学院袁隆平班学子向袁院士捐书及捐款20万元表示了感谢。场内群情激湃,齐声喊出“袁爷爷好”向袁院士致敬。
作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拿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农业科学家,首发仪式后,袁隆平以“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进展”为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目的和意义,到目前的研究成就和进展,39分钟的学术报告讲座没有丝毫的枯燥感,全场掌声达30余次。

“水稻的形态,好比一个运动员,只是体型高大而不强壮,容易一推就倒。所以如何强身健体,就是水稻运动员需要努力的事,我们技术员就是他们的健身教练。”袁隆平在报告中说。
“我们肩上的责任还是很重。”西南大学学生莫西媛告诉记者,听了袁院士的交流报告后更喜欢自己的专业了,同样作为农生院的一员,今后将以袁隆平院士为奋斗目标,更加努力学习。
“听了袁隆平学长的学术报告,让我在专业知识上收获颇丰。在我们眼里,袁隆平是我们的科技巨星,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农学专业2012级3班何琳颖说道。在学院里,袁隆平教授是他们学习的共同榜样。
(本文转载自西南大学官方网站)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