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北京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第二版暨八种外文译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燕南园举行。 发布会现场 《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第一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2008年上半年出版,是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而编写的。该书出版后,当年登上全国畅销书榜,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十大图书,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读物之一。 《中国文化读本》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叶朗、朱良志两位教授撰写。近年来,陆续被国内多所大学作为中国文化教材而使用,英文本则成为国内多所大学的英文阅读教材,多种译本成为国外孔子学院的教材。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作者对该书中文第一版作了较大修改,本月,中文第二版正式出版,同时,经过近9年的努力,包括英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法文等8种译本也相继出版。 据介绍,该书的编写曾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书本内容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尽量用典型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在意味与核心价值,并特别注意阐明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和现代意蕴的内容,以及展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文化性格,尤其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 “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中国文化读物。”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读本》作者叶朗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现在,国内外都需要中国文化的读物,西方公众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还有人存在片面、歪曲的认识,而中国读者也需要中国文化的普及读物。” 叶朗指出,普及读物也要有深度,“过去认为,普及读物不需要学术背景,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普及读物不仅要求可读性强,也要有学术涵养,要展现新思想、新知识,是对学术最新思想的综合,显示当代眼光。”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认为,该书是“大家大书”,其出版传播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事、文化传播史上的大事,也是教育史上的大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表示,该书译本目前已推广到很多国家,由两位美学教授介绍“真实的中国”更具亲切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峰则深情回顾了8年来团队以“自觉、自信”的态度,打造这本经典学术著作的过程。 现场嘉宾普遍认为,该书不仅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对中国文化生动、通俗的介绍,而且提供了对中国文化的“有深度的认识”,而只有这种“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王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中国文化读本》西班牙文版审议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赵振江,《中国文化读本》阿拉伯文版译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甲民等嘉宾也相继作了发言。众多文化学者和代表媒体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结束时,现场还举行了《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第二版暨八种外文译本新书赠书仪式。 来源:光明网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