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清华大学出版社《幸绘京城守艺人》寻访市井匠人的守艺之路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清华大学出版社《幸绘京城守艺人》寻访市井匠人的守艺之路
2016-11-02 13:44:35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28日晚上7时,在言几又中关村书店,《幸绘京城守艺人》的作者何思倩邀请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梁君健老师、《蜗牛》杂志民艺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高登科老师,以及书中所访的两位守艺人——坚持手工制作毛笔37年的扈成明爷爷和在胡同里开二手书店不为挣钱的爱书人代阿姨。

  作为幸绘计划的发起人,本书作者何思倩分享了她三年来的寻访匠人之路,讲述了她所看到的这些不为人知的匠人的生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梁君健老师,从新闻纪实的角度带给观众最直观的震撼。独立艺评人、策展人、《蜗牛》杂志民艺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高登科老师分享了他的民艺探访之路。还有心灵手巧的匠人展示他们那些温暖人心的手工细活。整个活动由美将签约主持人李宇峰主持,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何思倩是一名大学老师,她的课堂常常摆设在京城某条胡同里。她发起了“幸绘计划”,目标是带着画笔去散步,从眼中、手中、心中去认识旅途中的手工艺故事,让任何人都可以采取行动关心身边的手艺文化、街道风景、城市肌理,使自己居住的地区变得更好。她带着学生用三年的时间走遍京城,寻访了数十位隐居都市的京城守艺人,手绘了数百种濒临消亡的民间手工艺,完成了一封献给京城守艺人的手绘情书——《幸绘京城守艺人》。本书精选了十九位市井匠人的守艺故事,用精美的手绘图解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匠作生活和精妙绝伦的作品,为京城手艺文化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手绘画卷。书中百余幅手绘插画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和触摸京城守艺人的匠人精神。

  梁君健老师的讲演主题是“手工造纸工匠们的江湖”。他拍摄的纪录片《一张宣纸》记录了非遗传承人簾师程宵春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梁君健体会最深的是集现代工人与传统匠人这两个身份于一身,带给程宵春的影响。做(拍摄)之前对非遗关注更多的是匠人们精湛的手艺以及它们濒临灭绝的现状,很少深入到一个个手艺人的内部去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价值观,以及他们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以后有机会梁老师还会继续看一看,走一走,认识更多的手艺人,也希望能继续跟他们接触,通过影片去记录和了解他们。

  高登科老师通过蜗牛团队的开放民艺社会实验,抛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青年是民艺的新生力量,然而如今各种青年民艺团体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青年和理想并不是开启民艺的万能钥匙,理想主义行动派在当下如何突围?在新一轮的民艺热潮下,拔苗助长和一味迎合都不可取,我们应以谁为主体?民艺又需要怎样的生态?

  大栅栏樱桃胡同“成明制笔”守艺人扈大爷向大家展示了一支毛笔的诞生过程,那娴熟的手艺是岁月和坚持的结果,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态度。西城区铁树斜街胡同“内观堂书店”屋里摆放着各种老东西,有旧布包、旧乐器、旧钟、旧柜子、旧工艺品,最多的是旧书。主人代阿姨说:“靠这个挣钱不太可能,可就是喜欢;这辈子就是干的这一行,我得坚持到底。”这样简单却富有哲思的话,却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存在的意义。

  分享会过程中,现场读者提问环节气氛非常温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何思倩老师 “幸绘计划”的下一站、下一本书。大家都表示会支持这个行动继续下去,让民间那些平凡又伟大的守艺人为大家所知,也祝福这些守艺人的守艺之路美好幸福。

  分享会后是作者的新书签售,言几又书店准备的100本图书全部售罄。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