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泰戈尔的大爱思想(订购) 作者:袁永平 主编 毕玮 副主编 开本:16开 书号:ISBN 978-7-311-05012-2 定价:38.00元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爱”成了他全部思想的核心概念。他的这种大爱思想,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以及社会观等。对于泰戈尔的爱,国内有关学者已经有一定的探讨,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一部较为全面的、大尺度的、探讨其大爱思想的著作,《泰戈尔的大爱思想》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是一个喜人的成果。
水有源,树有根。泰戈尔的大爱思想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必然的原因。万年雪山、千年原始森林以及纯净圣洁的恒河水酿就的印度传统文化是泰戈尔的大爱思想形成的大环境,但位于恒河畔的乔拉桑科的泰戈尔家族更为重要,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对痛苦的体验让他形成了一个以“爱”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他这里,古印度哲学中的“梵我一如”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爱我同一”的诗歌境界和艺术真实了。“爱”成了泰戈尔推进宇宙和谐、人性和谐和人类和谐的力量,它既是天空,亦是鸟巢。
爱的哲学形成了泰戈尔独特的女性观念和感情世界。在泰戈尔看来,女性本身体现出的就是爱,这种爱本来就是和谐的、完满的。他给了这种爱一个名字——娜丽妮,发现自己从这个符号中得到的爱情远比占据符号位置的人重要,这个符号是那样和谐与圆满,成了他心中的“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泰戈尔的人生中还有一位西方女性——奥坎波。“爱即合一”是她对泰戈尔的爱的理解,但这个公式本身就很含混,使她一直徘徊在灵与肉、神圣与世俗的漩涡中。
印度人的意识被树木和森林充溢,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印度“梵我一如”思想形成的根源。泰戈尔爱慕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泰戈尔心中的恋人,让他满怀思恋、崇敬之情,更重要的是,他将大自然当作神的附带品,认为它们完美而又充满灵性,具有生命和灵魂。
爱之愈深,恨之弥切,泰戈尔的恨与爱是相统一的,恨只是爱的另一面,是他怒目金刚的集中体现。他恨压迫、恨掠夺、恨屠杀,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檄文,催人奋进的号角。
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泰戈尔的大爱思想,对于全面认识泰戈尔,帮助我们理解他的人生历程和作品,启迪心灵,都有积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该书的写作是作者袁永平受毛世昌先生的启发而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毛世昌先生给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来源:兰州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