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如何看待音乐的“版权独家” - 数字 音像 电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数字 音像 电子
如何看待音乐的“版权独家”
作者:水车
2017-05-03 10:49:27  来源: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盗版歌曲大规模下线,各数字音乐平台通过购买独家版权、转授权,建立起各自的版权库,进而带动了数字音乐的全面正版化。当时有人曾担心,“独家”意味着独占。是构建版权壁垒,不利于优质音乐作品广泛传播。网络音乐产业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看法显然是杞人忧天。根据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音乐产业行业规模突破150亿元,相比2006年增加了10倍。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家”其实是一剂良药,是有效提速正版化的阶段性措施,利于规范市场,教育用户。如果有合适的模式,用户会愿意为音乐付费,但是音乐平台要在有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才会想办法开发付费模式,而“独家”就是这样的条件,它有助于推动音乐平台进行精细化运营。华纳音乐中国数字音乐总监贾斯汀曾将“独家”解释为“独家代理”或“总代理”,即不管哪家音乐平台签了“独家”,唱片公司都会要求做分销,更多的还会进行转授权,如2015年QQ音乐就向网易云音乐转授音乐版权150万首。此后,音乐平台之间相互转授权的消息也屡见不鲜。

  独家授权并没有影响优质资源的网上传播,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推出鹿晗《Xplore》付费数字专辑,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3个平台创造出2017年首张百万销量专辑。专辑自2016年12月27日开售以来,20天在3个平台的总销量突破300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既支持了正版音乐市场,又让音乐人同时获得3个平台的粉丝、推广渠道,达到“传播”和“收入”的共赢局面。可以这样认为,正是有了“独家”,所以更显出了共享的可贵。

  从网络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着眼,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独家”。首先,版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谁出价高,谁具有资源优势,版权方就会选择谁。只要获得“独家”的过程中没有采用非市场行为,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家”的获取就是合理的。其次,有“独家”就会有竞争。对于市场和消费者而言,这样的竞争肯定是好事。对于音乐平台来说,会促进企业的强大,对于消费者来说,会得到更好的服务。最后,“独家大战”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对版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创新起到了良性的推动作用,利于真正完成新音乐生态圈或产业链的构筑。

  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4月26日发布的《2017全球音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音乐收入增长排名从全球14名跃升至12名,未来有可能与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市场比肩。这样的前景确实令人振奋。但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市场正版化建设。希望数字音乐平台在独家版权的推动下,打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为音乐人和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行业提供更多创造价值的空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17-05-03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律动音乐教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03.16 11:08:34)
  • 中唱上海公司牵手投资公司 开启“音乐+地产”跨界合作 (2016.12.13 18:47:20)
  • 网易云音乐“石头计划”扶持独立音乐人 (2016.11.24 10:37:38)
  • 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2016.11.21 14:25:00)
  • 《2016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版权保护促音乐市场回暖 (2016.11.17 9:48:34)
  • 苏州大学出版社《苏州弹词音乐》新书出版 (2016.11.10 9:21:59)
  • 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 (2016.10.10 14:28:34)
  •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舞蹈音乐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6.09.19 8:49:42)
  • 北京音乐厅奏响交响乐童话 (2016.09.14 18:30:30)
  • 音数协牵手四川新华共促音乐产业发展 (2016.08.17 10:29:52)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