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河大社《历代唐诗论评选》--唐诗研究之有益范式 - 书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讯
河大社《历代唐诗论评选》--唐诗研究之有益范式
2004-04-16 10:36:46 来源: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体文学的一座丰碑。唐诗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显学”。自唐迄今的一千多年,留存下来的各种研究论著、文章品类繁多,这既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今人对唐诗进行再研究的重要基础。惜有关文献资料散见于历代的总集、别集、诗话、笔记、史志、书目等各类典籍当中,今之学者欲见唐诗研究之全貌,实为不易之事。而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唐诗研究向更深入和更广阔的层面进阶。因此,对历代唐诗研究文献进行有规模、高质量的汇纂和类编工作,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河北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一部由陈伯海先生主持编写的《历代唐诗论评选》,此书对我国历代唐诗研究的文献做了全面而有序的发掘整理,使此种状况大有改观,堪称近年来在古代唐诗研究文献整理方面的翘楚之作。
《历代唐诗论评选》一书的内容分正文、说明、附录三部分。正文录历代唐诗论评资料中最具代表性的著述,共百余篇,篇各有主旨;附录乃为若干篇可与正文相发明的材料,起补充、深化的作用;说明系编撰者就正文与附录中涉及的问题、主张及其背景、意义、渊源、演化等方面所作的扼要评述。这样的编排融历代唐诗学发展历史实际与今人唐诗研究史观于一体。如果把本书“正文”及“附录”看作是对我国唐诗研究历史的忠实描述,那么,说明文字则表达了编选者对唐诗学发展的观念。二者于书中相得益彰,弥足可贵。
《历代唐诗论评选》采用纵向结构,以历史时序将历代有代表性的唐诗论评著述及材料次第编排,以凸显历代唐诗研究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整体脉络。为此,本书在搜采、汇辑材料上充分注意了评论以外的唐诗选本、编集、注释、串解、编年和考订等多种形态。在采录文献材料上,除对某个历史时期唐诗研究的主流观念予以充分注意外,为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唐诗研究的概貌,还兼顾了历史年代的主流思想,反映出一段历史时期唐诗研究的思潮和流派。这种编选原则和体例,既比较详尽地勾画了唐诗学研究的整体轮廓,客观地描述了唐诗学史的发生和演进,也大大拓展了我们观照唐诗学研究的历史空间和视角。另外,本书在选本甄别上,也用力颇深,择善择精且要有代表性,精审严格。尤其是“附录”部分所用资料,多散见于历代“表”、“论”、“书札”和“疏”等中,其中取舍,围绕主题选材,既有代表性,又体现了选录者对唐诗学术发展的观念。
唐诗论评的资料繁多,只作搜采、汇辑还无法窥其发展轨迹,此书在所录的文献资料外著说明文字,从而使唐诗学术发展史的轮廓清晰展现。其说明文字介绍唐诗论评著述者之生平、理论观点、理论意义及编撰者的评述。说明文字连缀起来就是一部唐诗研究学术发展史。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14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