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卜力”(Ghibli),大概是很多人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季节热风,吉卜力工作室的主力宫崎骏曾提及“吉卜力”是他从一架飞机的名字随便取来的。正是这个以飞机命名的工作室,从成立伊始便开始以飞一样的速度,不断推出各种动画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猫的报恩》《悬崖上的金鱼姬》《起风了》……这些名字,你或许都不陌生;甚而,在每个名字后面,都藏着属于你的私家回忆。
而熟悉吉卜力出品的你,一定也不会对“久石让”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久石让是宫崎骏动画的御用音乐师,也和吉卜力的另一大牛高畑勋有过多次合作。宫崎骏曾说,没有比认识久石更幸运的事了!而久石让也说过,认识宫崎骏是我一辈子最高兴的事。二人是挚友,是知己,也是最棒的合作伙伴。
二人堪称佳话的合作,是从1984年公映的《风之谷》开始的。
(以下对谈内容选自《久石让音乐手记》)

久石让和小沼纯一
小沼: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动画电影作曲的? 久石:《风之谷》的首映是1984年,作曲好像是从1983年就开始了。 小沼:《风之谷》是怎么找到您的呢? 久石:十分偶然。我录单曲的唱片公司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印象集(Image Album),接着安排我和宫崎骏先生见面了。 小沼:《风之谷》音乐的创作具体是怎样进行的? 久石:我记得一开始宫崎先生给了我几个关键词,“腐海”啊什么的。然后我就在对电影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每天在工作室埋头作曲,大约工作了1个月时间。
《风之谷》开启了二人的合作模式,后来有了《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等二人共同完成的作品,默契开始生出,但即使这样,久石让仍旧将每次合作视为全新的挑战。
2003年,当《哈尔的移动城堡》配乐完成时,从来都是给导演听试听带的久石让决定亲自弹奏钢琴,虽然他已经与宫崎骏导演合作过好几部电影的配乐,但他知道,只要有一次做得乏味无趣,下次就再也没有合作的机会。“接工作时,我都是抱着这种没有退路的心情,每次皆全力以赴。” 他曾说,“演奏、作曲、写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这就是我的极简生活。”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成为了一个高产的作曲家。在他的《久石让音乐手记》的最后收录了他1981年到2016年的作品年表,整整32页,可见其作品的数量和传播度之大。
而要说这高产的秘诀何在,久石让笑言是“截稿日期”的神奇力量:
我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那就是“截稿日期”。以录音,或音乐会的时间为限,必须在截稿日期前完成。哪怕写得不满意,也要在约定的时间之前赶出来。作品不合心意,就等下次(另一个截稿日期)再改。不过这也意味着,没有“截稿日期”我就永远完成不了任何一部乐曲。
在一次次推敲和不断的修改中,最后是截稿日期的一锤定音之下,久石让和宫崎骏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一直都在,但就久石让的音乐来说,变化也一直都在。
在那次与小沼的对谈中,久石让坦言,和宫崎骏的合作已有了30个年头。这30年,他自己的作曲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从《幽灵公主》开始,交响乐元素开始渐渐加入到电影音乐中。同时,对于将一些已有动画乐曲改编成交响乐版,久石让也有自己的意图:
作曲家有时候会写一些组曲,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乐《胡桃夹子》。《胡桃夹子》一开始是在芭蕾舞剧时演奏的,经过改编,成为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电影音乐,经改编也可以成为具有独立欣赏性的音乐作品。基于这样的理由我做了改编这些乐曲的工作。要是让我完全重写恐怕我也做不到。很多作品是彼时彼刻的自己所写,很难再次写出同样的东西来。做这个工作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希望年轻人以此为契机亲近交响乐。
为了让年轻人更多关注到古典乐,他采用了重新编曲的方式。而新近出版的音乐手记的诞生,似乎也带着这样的使命——久石让在繁忙的作曲、指挥间隙抽空写下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思考,很像是一种真诚的呼唤,呼唤爱音乐的人都能够回到音乐的原点,重新认识它。
当然,古典乐是绕不开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他说:
我在音乐大学学习时曾否定过古典乐的价值,整天埋头研究先锋音乐。—— 当时就是那样一个时代。推翻一切固有观念,否定权威,而古典乐恰好是其中一部分。后来,我开始指挥古典乐作品,写交响乐,感受到自己与古典乐之间强烈的联系。我们身处古典乐历史的延长线上。我以这样的自觉创作音乐作品。作曲家仅凭一己之力什么也做不了。对作曲而言,时代的潮流和氛围,时代的音乐说法缺一不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混沌的时代。21 世纪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去历史中寻求。所以,写这些文章时,我希望自己不仅回顾历史,更要反观当下。我愿自己是音乐历史长河中的一名作曲家,我希望在这个位置上写出应该由我来完成的作品。
那个看似创作着很轻松的音乐的久石让,那个很懂观众的口味因而也很受欢迎的作曲家久石让,在他活泼或恢弘的音乐背后,其实是包含着某种坚持和期许的。当然,这种坚持和期许表达得似乎很隐蔽,这恰恰体现了他的技巧和专业。
他自己也说,“很多作曲家把自己包在壳里,执着于自己的风格,认为那是自己的个性”,但其实,“无论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作曲都是贴近日常的行为。他们创作音乐,滋养人们的生活。这是把音乐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只把音乐写出来没有意义,有人演奏、有人欣赏,音乐才有意义。哪怕听众只有一个、两个也没关系,关键是作曲家要让听众听到自己的音乐。作曲这件事作曲家一个人完成不了——这是每个作曲家都该铭记在心的。
“就像生命从无生命物质中诞生一样,作曲将本来没有联系的音符连缀起来,最后从那里诞生出强大的生命。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音乐,很难相信完全是由作曲家的意志独自完成的。但是达不到生命诞生的那个点,就无法迎接一部作品的到来。”很难想象,那些一下子钻进我们内心深处的旋律,是经历了多少的等待和重生,才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久石让曾将音乐作品比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但对于听众而言,音乐更多时候可能是高度抽象化的产物。而久石让音乐的血与肉,也许便是吉卜力作品中的那些人物和故事?一个严肃的音乐家,认真地做着电影配乐,大概这就是久石让找到的那个能将音乐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输出点吧?
一个不忘初心的音乐家,恰好能遇上一群怀抱热爱并执着追求的动画家,他们的幸运,也是身为同代人的我们的幸运。
5月12日(周六)下午14:00-16:00,《久石让音乐手记》中国首发会,我们在钟书阁静安店等你来参加!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410-1523324632107059416.jpg ⚑ 活动时间:5月12日 (周六)14:00—16:00 ⚑ 活动地点:钟书阁·静安店(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01号芮欧百货4层) ⚑ 活动嘉宾:艾菁(译者,复旦大学讲师) ⚑ 指导单位:静安区文化局 ⚑ 活动主办:钟书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活动协办:钟阅文化 上汽职工之家 ⚑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报名,现场出示报名二维码(限100人)
活动嘉宾

艾菁,《久石让音乐手记》译者。古典音乐爱好者。复旦大学多语种中心副主任,日文系讲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