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艺术史中的风格与分类》浙江大学出版社 - 新书快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新书快递
《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艺术史中的风格与分类》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04-17 08:52:50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艺术史中的风格与分类》
  作者:罗伯特·贝格利 译者:王海城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西方学界关于商代青铜器应如何分期,曾在高本汉和罗越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简单说,高本汉以青铜器器身之上的纹饰为依据,对1288件青铜器进行分类统计,将所有青铜器划分为前后相继的A、B二型,A型纹样较写实,B型纹样更为几何化。罗越则将器型、纹饰和铸造工艺全数纳入考量,以20件青铜器展示了他所认定为前后相继的五种风格(每种风格以4件为范例)。

  高、罗论战的年代,所有确知年代的商代青铜器均来自安阳遗址(公元前13-前11世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更多确知年代的青铜器出土于偃师二里头文化(公元前15世纪之前)和郑州二里岗文化(公元前15-前14世纪)等处,罗越的分期得到考古证据的坐实;但落败的高本汉所采取的分类统计方法仍为许多学者尊奉。本书作者,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荣休教授贝格利详细检视了高、罗二人所用方法,指出高本汉貌似科学的方法存在致命的疏漏;而罗越的方法虽被不少人视为凭借直觉的判断,却有其深刻的道理和依据。贝格利认为,在方法论层面对高罗论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讨和回顾,将给所有采用视觉材料进行研究的学者带来教益。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订购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